文以载道:苏教版小学语文所选小古文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文以载道:苏教版小学语文所选小古文初探

彭小艳

彭小艳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225300

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所选的古文有四五十条,以经史为主,散见于各个朝代,以先秦时期的居多。这些古文承载了编者爱国、诚信有志、勤学乐学的教育追求。广大教师应在此指导下通过理解、身教及控制三个手段使学生内化这些品性。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古文国学

古诗文因其韵律之美妙、文字之简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了重要一席,其中诗词是众多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其它古典文化的元素,这些鲜有人问津,笔者就这些内容从国学渊源、文以载道及在教言教三个维度加以探讨。

一、国学渊源

国学渊源。之所以选用“国学渊源”这个词呢?是因为在近代西学大量输入,西风压倒东风,中学受到诟病后,一些有志之士提出的,又称为“国故学”、“国粹学”等,简言之,就是我国以前学问的总称。按年代看,先秦时期(35条)的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我国历史几千载,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史哲文章,这些承载着无数个学者的包罗万象的思想,然而无论思想有多少,其根都在先秦时期,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思想巨匠涌现的时代,诸子的著述成为元典,所承载的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源头。所以掌握了先秦的思想,也就把住了国学之命脉。先秦的思想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几个大支为主流,而延续至今的又以道、儒、法三家为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法家则推行严刑峻法,并重视耕与战。大体而言,乱世用法家,乱世之后用道家,盛世则用儒家。所选古文排在前三位的没有超出法家、儒家与道家的范畴。

二、文以载道

爱国。爱国一直是古今中外不变的传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如:“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这幅春联表达了对两岸统一的期盼。古代采取“以孝治国”的理念,是因为入则孝父母,出则忠国家,孝道也是一种潜在的爱国之道。选编古文也一再出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每一件小事都体现了孝悌,勿以善小而不为。“沉香救母”是英雄主义的孝道,“木兰从军”则在无奈苍凉之中蕴含着她深深的孝心。

信实、立志。《滥竽充数》、《掩耳盗铃》两个成语故事分别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及《吕氏春秋.自知》,告诉学生做人要诚实,《滥竽充数》教育学生要对别人诚实,《掩耳盗铃》告诉大家要对自己诚实。诚实之人真,真则善、善则美。为人处世,不仅要真,还要有志,如《卧薪尝胆》之勾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之谈迁、发愤写史记之司马迁。

学习。作为教材,劝学生学习,并且勤奋地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教导人们学习的重要性。孔子以身为教,发愤起来忘记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同时也谈到了教学引导法: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学习者所重,第一是态度,第二是方法。老子则从另一个层面讲述了学习方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段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此文是老子劝诫众人要防微杜渐,做事坚持不懈,善始善终。

三、在教言教

理解。首先教师自己要理解这些古文的意思、思想及编者的意图,然后再引领学生理解。做到心中有古文、有思想、有意图,内化于心。

身教。言传不如身教。一个爱学习的教师,必然有一群爱学习的孩子围绕在他的身边。教师常将国家利益挂在嘴边,并在适当的时刻为保护国家财产挺身而出,这一行动比千言万语来的更有效。一个坚持真理、诚实守信的教师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坚守这种品性,是进行教育最好的教材。一个面对困难,不低头,迎难而上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受到立志教育的洗礼。

控制。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课程是一种社会控制的中介。教科书是课程的主要因素和集中体现,作为一种静态的文本,它铭刻着社会支配文化的印痕,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教科书就其社会本质而言是社会控制的中介。对其分析包括外显与内隐层面,外显层面的分析旨在揭示语文教科书所明确呈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倾向,这种倾向所欲达成的是对人们价值观念的控制,具有强规定性和强赋予性。内隐层面主要关注的是对学生内在意义与思维方式所形成的控制。教科书所建构起来的话语解释系统,在学生长年的接受教育过程中,对其心灵形成了一种控制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家珑主编《语文》(第12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31页。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09页。

[3]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11页。

[4]南京师大“课程社会学研究”.课题组.简论课程研究的学科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7期:第8-13页。

[5]汪波《教科书:课程控制的中介-以小学语文为例》.《浙江教育科学》,2010,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