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考试模式下的有效历史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开卷考试模式下的有效历史教学策略

徐桃庚

关键词:教学观念;策略;实效

作者简介:徐桃庚,任教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黄塍中学。

提高课堂效率是近两年来各个学科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所谓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的和增强教学效果。那在中考历史开卷考试模式下如何更科学有更有效地上好一堂历史课,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这应该是摆在每一位初三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前提;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这是主体。下面就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它能直接转化成学习动机。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的:“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孔子《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早就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因此就历史教师而言如何让历史课上得更具实效性,就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开端引趣的方式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联系生活实际,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动力。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适当拓宽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4.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做好上课前复习和导入工作

复习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它有效的把上一课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尽管复习的时间只有3到5分钟,但是它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的关键。在复习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九年级历史上册“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时,让学生先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独立战争,比较这两个国家是如何扫清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发展资本主义的。这样学生不但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而且为本节课的学习也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吸引到课堂中来。再如笔者在教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关于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这样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导入语的用途很多,一能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二能使学生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导入语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质量,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例如笔者在讲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这一课时,先给学生出示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图片,并进行描述:“这幅画描绘了耶稣在和他12个门徒最后一次晚餐时,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在这一刹那,众门徒的表情和内心活动顿时流露出来:有的愤慨,有的悲叹,有的则在表白自己的纯洁无辜。叛徒犹大神态惊愕,手中握着出卖老师而得到的钱袋,位于图中最阴暗之处。这幅图画歌颂了殉道精神和对叛徒行为的鞭挞,从而表现出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那么,什么是人文主义呢?人文主义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由此转入新课,为本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三、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资料

北师大版初中课本中历史知识极少,甚至缺乏基本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笔者在讲“围绕‘电’的发明”爱迪生的突出成就时,先给同学们讲了爱迪生孵小鸡和在火车上卖报纸的故事,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爱迪生的了解,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益。

历史课的教学与其它学科不同,尤其是在教授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时,课本中有很多有趣的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能适当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此外,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关注语言表达技巧,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四、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看图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材料阅读”等思考的话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教师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活动要面向全体,做到人人参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独创性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但许多历史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些资源,所以好的历史课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是学生人人参与的课。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如学生课堂表演、讨论、师生互问、学生中互相答疑等。不同的内容,可以选取不同的方式。选择有意义的历史课,比如《鸦片战争》这一课,学生通过对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分析、理解,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这就从客观历史升华到了思想领域的认识,学生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学生有了自己的是非判断力。所以教学的意义不只局限于教会学生的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合理优化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好课,离不开精美的板书设计。精炼的板书,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重点难点条理化,知识结构网络化。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总结归纳本堂课需要重点记住的知识点或对某一个语言点适当扩充,达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简化教学过程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学初三历史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时的板书:

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型的教师进行创新型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1.学会反思。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定和修正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不能实现或目标过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率低下。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情况及时的进行反思和修正。

2.当堂巩固。教师必须坚持要在课堂最后用7-8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3.写点教后感。教学后记也称教后记,就是教师对授课所做的回顾、审视和反思。知识在于积累,经验在于总结,在“教”与“学”过程中,既要总结“得”,又要吸取“失”,这样,对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将大有裨益。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还在不断的探索中,教师要在探索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体会,切实为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黄塍中学

邮政编码:22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