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再设计——教、学案一体化的实践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3

导学案再设计——教、学案一体化的实践与研究

倪世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初级中学311200

摘要: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新范式中,学案逐渐代替教案、教案日趋边缘化的现状下,通过教、学案的一体化研究,优化导学案设计的程序和内容,进行导学案的再设计,其最大的优点是兼顾了教案和学案的特点:对教师而言是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工具;对学生而言是学案,是课堂学习的载体,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自主探究、课后温故而知新的指南。

关键词:教案学案导学案一体化

一、问题起源

自从课堂教学新范式实施以来,教师开始把备课的重心转移到学案的设计,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说明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但现实是许多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依赖学案而不精心准备教案,甚至根本不写教案,认为有了学案,教案就可有可无;亦或是写了学案,再写教案就是加重教师负担。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如能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下将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设计出新的导学案,上述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二、教学案一体化的内容

1.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整合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方向和要求的基本体现,是学习情况检测的重要标准。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为教师而设,缺乏公开度和透明度,且语言叙述较为笼统。如将教学目标直接写入导学案时,学生就无法在课前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只能被动接受,这样就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将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有机整合才能适应导学案的要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是突出学习的主体。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在编写学习目标时,无论是一般的行为目标或是具体的行为目标,在描写时都应写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的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而用“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其次是描述的具体程度。教学目标常常用“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几个笼统、含糊、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活动的词汇,往往难以检验目标的达成度。而学习目标则用更具体、更明确的语言。如:“了解”可以表述为“描述、简述、识别、列出、举例说明”等;“理解”可以表述为“解释、阐明、描绘、区分、归纳、概述”等;“应用”可以表述为“分析、推导、设计、评价、撰写、解决、证明”等。

最后是目标的达到程度。学习目标体现了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程度的精准性。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和“客观正确的评价……”等,明确了目标水平的达成程度,便于检测。

例如在《质量的测量》中,我们的学习目标应表述为:(1)“通过观察和操作托盘天平,学生能准确地说出天平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具体的目标是说出托盘天平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的条件是“观察和操作托盘天平”,达到的标准是“准确地”。而这一表述在原教案中一般为“了解天平的结构”。(2)通过实验,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这一表述在原教案中一般为“使学生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能对天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改正,这一表述在原教案中一般为“掌握天平使用中常见的错误分析”。

2.教法与学法的整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从学生“学法”的角度提出的,过去的学法是根据教法制定的,因而学法必须适应教法。而新课程摒弃了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教法必须适应学法,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重视教法与学法的整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重视教法的研究,也要加强学法的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构成教学联动,形成学法定教法、教法促学法、教法转学法,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整合,使教法、学法同步协调发展,达到最优化的整合目的。

首先,我们应将“自主性学法”与“引导性学法”进行整合。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价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会出现困难,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事物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突破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自主学习天平结构和功能时,学生面对陌生的天平,根本无从了解天平的结构和功能,更不用说使用了。此时教师可通过设置一到两个合适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力,突破结构和功能的难点。具体如下:

(1)当跷跷板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时,一个人不动,另一个人要怎样做才能让跷跷板平衡?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2)当天平的左盘低,右盘高时,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如何让天平平衡?天平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3)观察天平,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并猜测它们的功能。

分析:第一题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跷跷板的工作原理与天平进行对比,降低了学生对天平的畏难情绪,为第二题如何让天平平衡做好了铺垫,从而突破了平衡螺母与游码的功能。不仅如此,还留下了悬念:平衡螺母与游码既然都可以使天平平衡,功能上是否有区别?

其次,我们应将“合作性学法”与“督导性教法”相整合。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是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在“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这种平等的氛围中实现优势互补并缩小个体差异。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例如在质量的测量中,要让一个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所有内容并总结出天平的使用方法是有很大难度的,往往需要组内合作才能完成。操作,记录,提出不同意见,所有的角色都需要组内不同的学生扮演。只有这样,才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使问题得以解决,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但如果完全依靠合作学习,学生也不能很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过于自主就是放纵,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加以督导,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督促学生积极完成相关任务,又要尊重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通过点拨、启发、类比、联想、提示、示范、变换角度、逆向思维等方式进行解决,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在质量的测量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物体的质量是砝码质量与游码所指示质量之和?教师就应该联系课前先学第一题,让学生理解向右侧移动砝码等效于在右盘中添加小质量的砝码,所以,物体质量是两者质量之和。

最后,我们应将“探究性学法”与“启导性教法”相整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但是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结构还不完整,不可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深入而严谨的探究。这时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或任务来启导学生,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如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注意;设置一定的情景氛围,引起学生共鸣;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启导学生时,导学案的设计应尽力做到启导在关键点、疑难处、含蓄处或精妙处,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现象到本质地铺展开了,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广阔天地。例如质量的测量中,为了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尽快学会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任务:

实验1:直接将橡皮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将相应的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2:撤离橡皮和砝码,游码移到0刻度,旋动平衡螺母让天平平衡,然后重复实验1的操作,将相应的数据填入下表并完成下述两个思考题。

思考1:你是如何记录橡皮质量的?为什么?

思考2:从实验可知,游码和平衡螺母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实验3:撤离橡皮和砝码,游码移到0刻度,将橡皮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将相应的数据填入下表并完成思考题。

思考:你是如何记录橡皮质量的?为什么?

归纳总结:根据上述三个实验你学会使用天平了吗?请总结使用步骤。

拓展提高:某同学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发现未将游码移动到0刻度,他是否能准确测出橡皮的质量。

3.教师版和学生版的整合

每份导学案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即教师用的导学案和学生用的导学案内容相同,功能不同。

对于教师版的导学案,体现的是教师经过一次次的反复修改,逐渐完善的过程,上面记录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预设情况、注意点、疑难点、拓展点以及课后的反思与改进。这样的导学案既可以应对学校对教师的备课教案检查,又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学生版的导学案,课前是先学案,课中是研习案,课后是练习案,课前预习用这张资料,课堂学习用的还是这张资料,课堂上需要记录的内容就写在相应的位置,课后复习还是这张纸。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导学案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就不需要购买课务教辅,课业负担也相应减轻了。

三、教学案一体化的意义

在体现教学案一体化的导学案设计上,需要教师既重视教的过程也重视学的过程,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而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能力上。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思考。而教师唯恐遗漏知识点,将大量的课堂实践用于学生笔记的整理,教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而使用导学案后,导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科学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有利于倡导和推行“任务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我们的导学案中,一改过去教案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跟着教师走的模式,而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及时的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重点、突破难点,自己进行语言知识的归纳、学习方法的总结等,使这个课堂教学自主、有序地进行。

总之,教、学案一体化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教、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这种一体化的教学策略观,强化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走向“乐学——会学——善学”的创新之路,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展,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