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激励性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

王义才

王义才

摘要: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存在学习上的障碍,绝大多数学生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教师通过探索激励性教学法,让学生找到自身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争取最大化地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内在潜能;激励教学;小组合作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一个发展和变化的阶段,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正处在关键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如果能正确的引导,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那么就很有可能消沉下,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笔者也积极探索激励性教育,发现激励性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中也深切的感受到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有“我要学“欲望,才能打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通过实践,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启发性教学,激发兴趣

“志从趣生”。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卢俊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投影、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形、声、色、体直感,增强教学艺术感染力。采取设疑、布谜、创设悬念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都能创设出一种催人奋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充分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发展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对直观辅助手段的兴趣及时引导到教学内容的探索上来,给学生设置一些“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还未想通、准备解答还有些困难的题型。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成功的欲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最容易产生创新灵感。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理念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充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作为老师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情”让学生自己抒,“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在“情”中自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这里的老师主导作用就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疏导与诱导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的过程。我们要认识到教师的帮助不但能使学生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而且本身就是期望的一种具体表现,能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感受更加深刻并更加努力,并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的目的。

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多,而学生问、教师答的少。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并检测教学效果,这无疑是对的,但我们更应该主张让学生多问。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问。针对部分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不愿问或者没有时间问的情况,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向教师发问,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留有给学生发问的时间,诱导学生产生发问的机遇,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针对学生实际,在方式方法上可以采取竞赛、评比等激励性措施鼓励学生多问。

2.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问。一般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寻找。新知识是在原来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与哪些有关的旧知识搞不清楚,就应该发问;学了某种新知识不太了解它的作用或不理解,也应该发问。寻找问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上去找;在知识的“为什么”上去找;在知识的“怎么样”上去找。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励探索精神。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即不要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和盘托出,可以有意识地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共同研究、理解、领会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质疑程度的提高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

四、团队协作,竞赛激励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思维科学,讲课的方式也比较的严谨,如果方式过分单一,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兴致勃勃的授课。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渐渐失去情感上的沟通,不仅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教师也不乐意去教数学课,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数学教学活起来。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可以把学生五人一组学生座位排成”U”字形,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定了一个学习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团队学习。在规定时间内,每个组员必须认真自学完新课内容。第一阶段,老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给每组打分。由于,由于身处在一个集体中,所以即使原来上课不太认真的同学,看到其它同学的学习状态,也被慢慢影响,带动起来,谁也不想因为自己让小组扣分。第二阶段,每个组派一到两位同学完成教师出的典型例题,并进行打分。第三阶段,小组根据本课所学互相讨论,总结知识点,请一位同学进行总结陈词,并进行打分。课上是这样三个阶段,然后最后一个阶段,要求每组根据本课所学,课后出一份练习小试卷,小组互评。最后计算总分,奖励优胜小组。这四个阶段都是在一种竞赛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的主动,充分把学生调动了起来,也有不少学生通过这样一堂课,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学习变得更有激情,更有动力。

五、语言激励,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笔者刚教七年级时,有一个男生叫朱韦伟,在小学时经常上课睡觉。所以上数学课时也是这样,发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批评,反而鼓励:“朱韦伟同学虽然很困,但他并没有趴在桌上睡觉,而是双手托着下巴在坚持,笔者认为应该表扬。”就这样,朱韦伟以后上数学课变得越来越认真,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换一个角度,去鼓励学生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对于接受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不够踏实的学生,应少表扬,多激励。可以找一些成绩好学习踏实的同学作为竞争目标,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进步。

另外带有文学气息的激励性评价,也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当学生学习不刻苦时,教师可用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或“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勉励;学生努力后,进步不大,灰心丧气时,可联系诗句“学习如春之禾,日不见其增,而月有所长,年有所获”来引导;学生在取得成绩沾沾自喜、骄傲自大时,可用名言“谦受益,满招损”或“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来警戒;学生取得成绩,教师进行评价并希望他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时,可说“小菏已露尖尖角”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等等。

总之,激励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它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在实施激励性教育的同时,时刻铭记着以师生的心理兼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而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本着这个原则,激励性教育初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让激励性教育发挥出它的价值,使我们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时代在进步、在发展,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有责任为教学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我们应摒弃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敲击、磨砺,反复地调整、最终教师和学生形成同心圆,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初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郭友.教师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第三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