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

张利

张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

【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11-02

【摘要】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中医学的治疗手段也有很多种方法,本文收集了近5年来中西医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资料,概述了中药内服、中药外治与针刺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偏头痛中西医文献资料

1病因病机

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上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宋代杨±瀛《仁斎直指方》对头风痛的临床症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李东垣《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者……此偏头痛也。”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1]。在经络辨证上,张氏等[2]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陈氏等[3]则认为内伤是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

2临床治疗

2.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对于本病发作轻者,及早给予退热镇痛剂,如阿司匹林等;有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剂;适当给予少量镇静剂可加强镇痛效果。

2.2预防性用药对于本病发作较频繁者,应预防性给药,以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的程度具体药物如三环类的苯噻啶;β受体阻滞剂类的心得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的心痛定﹑尼莫地平﹑西比林;前列腺素抑制剂类的阿司匹林等等,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药。

2.3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众多,依据传统中医辨证理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巅”,凡外感六淫之邪,上扰巅顶,邪气稽留阻碍清阳,经络被遏而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脑失所养而导致偏头痛,故风、寒、痰、瘀为本病的主因[1],辨证审因后,喻氏[2]用偏正汤,药有:川芎、白芷、白芥子、白芍、郁李仁、柴胡、细辛、香附、全蝎、蜈蚣、炙甘草,全方起到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作用。偏头痛病程缠绵日久,遇劳则发,冯氏[3]认为当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治疗用当归芍药散,当归、白术、川芎、白芍、泽泻、茯苓、葛根、全蝎,有热者加黄芩;此方肝脾同治,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但以活血为主,对于脾虚肝旺及久病入络的血瘀头痛效果显著,临床治疗35例,有效率为95.65%。陈氏[4]对偏头痛的体会是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偏头痛,均为气血运行失调,气机阻滞,脉络不通引起,而痛处多在头之两侧,为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自拟芎柴丹胡汤:川芎、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芷,运用柴胡引诸药入少阳,5日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238例,一般5~7日可痊愈,或10日明显减轻好转。谢氏[5]亦认为偏头痛属“久痛入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58例,组方中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的现代药理作用,也符合了中医理论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邓氏[6]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研究者结合中医“久病多痰”,“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观点,藉此方补养气血,化痰降浊,化瘀通络,标本兼顾治疗偏头痛,临床有效率为93.8%。张氏[7]在辨证立法用药上多从肝入手,若肝久病则肝血不足,血虚生热,火动生风上扰清窍致经脉阻滞而发为头痛,取辛芷四物汤治疗偏头痛56例,疗效显著,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细辛、白芷、丹参、延胡索、夏枯草、钩藤、草决明,取四物汤滋肝阳血,钩藤、夏枯草等平肝风,延胡索、丹参活血通络,细辛芳香通窍止痛,诸药合用使得阴血足,肝木升,头痛可自消除。

2.4针灸治疗

2.4.1体针针灸应用于偏头痛的预防与治疗在临床上很多见,于氏[8]用一组基本穴处方:百会、率谷、头维、风池、太阳、阿是穴;再按临床表现将偏头痛分成4种证型进行配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基本穴处方加悬颅、颔厌、阳陵泉、行间、内庭;痰浊上扰型:基本穴处方加上星、丰隆、阴陵泉、中脘,有热象加外关、曲池;肝肾阴虚:基本穴处方加肾俞、三阴交、太溪;气滞血瘀型:基本穴处方加血海、三阴交、太冲、膈俞。常规针刺,留针30min,其间停提插捻转手法,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6例,总有效率91.7%。杨氏[9]以腹针配合辨证取穴,主穴为:中脘、阴都(患侧)外关(患侧)足临泣(患侧);配穴据辨证,外感加风池、合谷,肝胆火盛加行间,气血不足加气海、足三里,痰湿中阻加丰隆、阴陵泉,肝肾阴虚加太溪,以上穴位均为双侧,先针中脘、阴都,应当浅刺,得气后再刺外关、足临泣,后再针辨证所取穴位,腹针结合体针临床治疗40例,其中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总有效率95%。

2.4.2头针张氏[10]等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用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与常规针刺手法作观察比较,A组(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采用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若痛点在颞部,取毫针从丝竹空向阿是穴透刺,得气后向右捻转针柄180°~360°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然后行200~250次/min的震颤法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B组(常规手法组):找到阿是穴直刺4~6mm,得气后行捻转角度在(180±9)°,频率在100~150次/min。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明显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且即刻镇痛效果也明显优于常规手法组。杜氏[11]矩阵针灸治法治疗顽固型偏头痛40例,矩阵穴方:四中穴(四神聪各外开一寸)头颞穴(太阳穴后一寸与耳尖平行,咬牙时在颞部突起处)风池。配穴按辨证取穴,如头痛以前额、眼眶部明显者,配取患侧本神、攒竹;血管性头痛者配内关;神经性头痛者配合谷。四中穴均对准百会穴,与头顶平行,延皮下刺入一寸,风池穴针尖朝向对侧眼眶刺入一寸,头颞穴针尖朝向上关穴,斜刺入一寸,以上矩阵穴得气后留针20~30min,每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通过治疗1~2个疗程后头痛完全消失,1年内未再复发者为痊愈,40例患者中,痊愈31例。王氏[12]用项丛刺合围针刺治疗偏头痛125例,项从刺:取穴15个,即项部正中3个穴位,哑门、风府、下脑户(在枕骨粗隆下方取之,约风府穴上一寸),并自风府穴旁开至完骨穴延颅骨下缘分6等分,每隔1个等分距离取一个穴位左右各6个,用0.35mm×40mm毫针针刺方向除下脑户稍偏下斜刺外,其余诸穴均与皮肤垂直,多用提插捻转行针,针刺一寸左右,留针20~30min。围刺:找到头部疼痛点后,距离痛点外围1.5cm处用13~25mm毫针刺向痛点中心0.2~0.5cm,每隔0.5cm刺入一针,得气后强捻转,然后每向内移0.5cm再针刺一圈,最后在痛点中心处刺一针,留针24h。项从刺合围针刺是根据《灵枢》经脉、经筋、经别有关内容,可调节脏腑经络功能,围针则加强了对痛点部位的刺激,起近部治疗作用,两者合用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赵氏[13]等利用运动头针治疗50例,取额中带、顶中带、顶枕带上1/3,颅底带中1/3(患侧)颞前带(患侧),毫针延头皮刺,反复行针直至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疗效观察显示总有效率为94%。刘氏等[14]根据《灵枢·根结》“足太阳结於命门,足阳明结於颞大,足少阳结於两耳”的理论,在患侧头颞处(角孙穴上2寸,水平旁开1.5寸,计3穴,左右共6穴)以毫针刺,得气后加用电针,通过加强局部血流方法来减缓偏头痛症状。

小结

通过文献查找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可以综合出以下几点:中医方药治疗偏头痛文献众多,偏头痛的病因为风、寒、痰、瘀,治疗方法以辨证分型论治为原则,处方围绕在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等基础上,临床随症随病加减。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取得不错的疗效,目前尚未发现采用针灸治疗的毒副作用,即时止痛效果也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从文献整理中发现风池穴的选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穴位。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单一疗法,也有结合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项杨.偏头痛中医药治疗近况.中医药导报,2007,13(4):104.

[2]喻炳奎.偏正汤治疗偏头痛57例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2):47

[3]冯小燕.当归芍药散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01

[4]陈庆通,陈素霞.芎柴丹胡汤治疗偏头痛238例.中国中医急症,2007,16(2):239.

[5]谢红敏.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58例.湖南中医杂志,2005,21(5):42.

[6]邓文龙.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4):239-240.

[7]张丁芳.辛芷四物汤治疗偏头痛56例.中国中医急症,2005,14(9):820.

[8]于建华.针刺辨证治疗偏头痛36例.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57

[9]杨水凤.腹针结合体针治疗偏头痛40例.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75.

[10]张舒雁,马泽云,金国利.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401-403.

[11]杜秀霞.矩阵针灸治疗偏头痛40例体会.甘肃中医,2003,16(9):27-28.

[12]王彬.项丛刺合围针治疗偏头痛.上海针灸杂志,2004,23(4):14-15.

[13]赵丽君,刘永立.运动头针治疗偏头痛50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1):64.

[14]刘芳,杨梅.管氏头颞三针治疗顽固性偏头痛36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