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兴趣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语文兴趣教学研究

甲花甲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7-097-01

一、小学兴趣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影响

兴趣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兴趣由于针对性强,给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生机活力,尽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能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然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远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效果更好。一般而言,兴趣教学具有多样化,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无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兴趣都会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

二、小学语文兴趣教学的有效途径

1.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打造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浓厚的兴趣趋势下,积极主动学习和研究,一旦丧失兴趣,便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起身体验语文知识的乐趣,促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和快乐氛围中体验语文学习的获得感,在语文天地中自由翱翔。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导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前,教师就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学生沉浸在一种形象和生活的学习氛围中。

(2)利用编排表演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题材具有多样性。比如:小说、语言、故事、诗词等等,都具有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这些内容编排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将课文内容变成剧本,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些生动和形象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2.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特定条件,除了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外,教师还要注重语言魅力。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出色的演讲能力。教师语言要具有生动性和鲜活性。将语文学生化。教师面对着是具有不同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假如教师语言过于成人化,学生会感到单调和乏味,教学效果自然难尽人意。为此,教师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些学生化语言,消除师生之间隔阂,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3.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激励参与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宰者课程的进度,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消极聆听和被动记忆,想象能力和质疑发问能力被压制。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不敢说、不敢想、不敢问,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有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主动性,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敢于创新。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和发言的时机,在交流合作中分享彼此见解,弥补自身不足,给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是,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回答,针对那些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并传授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4.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大力开展活动教学,革新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彰显活动的乐趣性、活泼性和新颖性,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在浓厚兴趣趋势下,放下思想包袱,以更加积极和开放姿态参与活动中。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是,为了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讲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引导学生观察户外事物,点燃学生写作欲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见、所闻和所想用笔记录下来,一篇作文应运而生。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知至知终兴趣盎然,亲身体验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指导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更佳。

言而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质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