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胃溃疡胃镜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54例胃溃疡胃镜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春子

(勃利县人民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500)

【摘要】目的:分析胃溃疡胃镜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54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27例。予以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予以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明显较高,复发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胃溃疡患者予以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以使治愈率进行提升,同时使复发率进行降低,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关键词】胃溃疡;诊断;治疗效果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为胃溃疡,引发因素与胃酸分泌过度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相关性,与此同时与吸烟、饮食不规律有着直接关系,若不能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以往的治疗方法首选药物,但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生,使胃镜检查的应用范围进行扩大,取得了临床高度认可并临床广泛应用[2]。鉴于此,此研究分析胃溃疡胃镜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抽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54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研究抽取的胃溃疡患者54例均为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其后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各27例。实验组2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9例,最大年龄为63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42.3±3.6)岁。参照组2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2例,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44.6±3.8)岁。统计工具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未形成统计学意义,可比性显著。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纳入:所有患者均无胃炎和十二指肠肠癌;未进行其他胃病手术;心脏和肾脏器官正常;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将因其他因素退出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将严重肝肾疾病患者予以排除,将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

1.3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治疗,使用剂量为20mg,1次/d,与此同时配合克拉霉素,使用剂量为250mg,2次/d。实验组患者事先接受胃镜检查,而后在胃镜可视下实施清创手术。首先将坏死的溃疡面组织进行清除,同时将白色瘢痕组织进行清除。而后利用肾上腺进行清洗,待完成操作后予以患者凝血酶。若患者在检查期间未出现出血状况,可以将胃镜退出。待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予以患者相关药物,使用情况与参照组雷同,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

1.4效果评价依据[3]

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行胃镜检查后,所有溃疡面愈合良好,评价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行胃镜检查后,溃疡面有明显减少,且在50%以上,评价治疗效果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溃疡面缩小不是十分显著,评价治疗效果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为治疗总有效率。

1.5指标观察

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并将研究结果予以详细记录。

1.6数据检验

此研究中各项数据结果均选择统计工具(SPSS17.0)进行检验,文中计数资料为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以百分率%呈现的同时选择卡方进行检验,组间检验结果形成统计学意义,则表示P<0.05。

2研究结果

2.1实验和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予以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2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6.3%;参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后,19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70.3%,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详情数据结果见表1。

表1实验和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2.2复发情况结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予以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可知,2例患者复发,比例经计算后为7.4%,参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可知,9例患者复发,比例经计算后为33.3%,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性从,X2=5.5941,P<0.05。

3讨论

胃溃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通常情况下,该疾病的引发因素较多,其中主要致病因素与胃酸分泌过多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相关性。从目前的治疗方法来看,临床首选药物治疗,但是单一使用药物会扩张胃腺体囊性,同时会引发溃疡上皮下黏膜分化不足,此外胃黏膜分泌功能和胃内循环功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胃部保护功能介质水平的发挥造成严重影响,从而提升复发率[4]。近年来,胃镜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临床的高度认可。通常情况下,在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时,其溃疡面可以充分体现,并在直视条件下实施清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瘢痕对胃部血液循环的阻碍得以减轻。与此同时,胃镜可视下可以将消炎不佳引发的炎性组织进行避免,对溃疡面新鲜黏膜组织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便于进一步的药物治疗。胃镜下清创术与药物联合可以起到协同效果,不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同时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降低。除此之外,对患者实施清创术治疗可以为患者胃部正常血液和微循环进行重建,为新生组织的修复奠定基础。结合本次实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分别经不同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3%,复发率7.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3.3%,组间各项数据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类似[5]。

总上可知,胃溃疡患者予以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以使治愈率进行提升,同时使复发率进行降低,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春艳.60例胃溃疡胃镜下诊断与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99-100.

[2]辛红波,张秋芹,成波等.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2):25-26.

[3]印义华.186例胃镜下胃溃疡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24):120.

[4]陈才侠.胃溃疡胃镜下诊断与治疗效果的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7):41-41.

[5]林爱华,张春菊,王清锦等.思密达喷洒配合胃镜在胃溃疡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165-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