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段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小学语文五段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

李英超魏心菊

李英超魏心菊四川省平昌县636400

【摘要】小学语文五段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结合小学语文课改理念:“以人为本,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等探索符合我国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心理特点,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它运行的基本模式是:“诱导—探究—讨论—巩固—反思”,通过“五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让学生自己参与认知领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时候又学会探求知识的本领,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创新才能,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语文;五段;模式;研究;课题

1课题产生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教师方面,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照本宣科,照方抓药,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较为严重,大多数老师时常“露出”:“照我的想法”“照我的格式”……等预先跟学生画好框框,在教育观念上对学生是一百个不放心。忘记了学生是“主体”,造成学生长期被沉重的各种书面考试所束缚,特别是被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压得窒息。学习现状堪忧:知识学习多,兴趣活动少,被动应付多,自主创新少等等,个别学生厌学弃学。这种教学的现状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特别是山区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本人结合目前小学语文课改理念:“以人为本,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等探索符合我国小学语文特别是山区小学生心理特点,使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学事业能为振兴中化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做出贡献,本人想出了《小学语文五段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课题。

2课题界定

“小学语文五段教学模式”是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指导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符合我国小学语文特别是山区学生心理特点、符合语文认识规律,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研究程序

A课题研究目的

⑴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等语文教学观。

⑵构建出小学语文五段教学模式。

⑶通过“五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强化信息输入(诱导、探究),优化信息输出(讨论、巩固),采用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独立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⑷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

B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条件及现实环境,以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小学语文五段教学模式构建课题实验研究中,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其具体内容如下:

⑴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⑵五段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⑶五段教学模式验证的研究;

⑷五段教学模式评价的研究。

C研究对象

⑴在本校小学五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为实验对象,另一个班为对照对象)进行等化处理及实验;

⑵在县内小学各年级抽样实验。

D研究程序

“五段”教学模式解决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系统存在的诸多矛盾,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创新在教学中系统筹划和融合,既作为语文教学目标,又作为该模式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具体措施为:

①创设情景,明确目标(诱导);

②协作学习,实验探究(探究);

③概括讨论,同化整合(讨论);

④强化练习,深化巩固(巩固);

⑤应用评价,迁移发展(反思)。

它是对教学程序、教学步聚、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整体设计,也是对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风格、情感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时空诸因素的有效调控。

“五段”教学是将课堂的教学划分为先后相继、紧密相连的五个阶段,它运行的基本模式是:“诱导——探究——讨论——巩固——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现将这模式的教学结构程序具体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诱导:旨在激发引学,点题开讲。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本阶段是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激情作用,是教师进行课堂第一次调控的依据,它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阶段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住或发展,创设问题情景,造成悬念,让学生在渴望获取新知识的状态下学习,发挥启迪效应。

第二阶段探究:旨在优化感知,促进认识。

本阶段是学生想学,而急需教师“架桥”的探究阶段,这一阶段包括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应体现学生为猜想,再由学生实验验证,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效果。让学生将知识——现象——结论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边分析判断和归纳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第三阶段讨论:旨在开拓思路,提高能力。

本阶段是组织学生课堂议论,让学生参与,发展学生思维,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先由学生质疑或教师提出议题,然后在学生自由交谈后再指定学生发言,此时教师可适当启发,引导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畅想中获取知识,使“能学”之舟到达“会学”的彼岸。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作重点精讲,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或扩展。

第四阶段巩固:旨在强化练习,深化巩固。

本阶段是知识与智能的转化阶段。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心理,把过去习惯一个层次的练习分解成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运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教师出示目标练习题,力图使学生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和消化,练习的题目既有基础题又有综合题,达到既巩固又开拓思路、发展思维的目的。练的形式或是口答、笔答或板演。

第五阶段反思:旨在应用评价,迁移发展。

本阶段是在前四个阶段后的最后一个阶段。温故而知新,由个别到普遍,由特殊到一般逐一反思,在课堂练习或检测时评价所发现的问题,对存在问题和错误进行矫正,促使大多数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迁移发展到学生自我创新的真正体现。

当然,课堂“五段”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是一个有机整体。五段,互相关联,相辅相成,因教学内容、对象和学生需要有所不同。其中诱导,即启发思维,它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时善引博喻。开讲时言简意赅,衔接知识要步步深化。练要贯穿始终,形式多样,练中有讲,讲中有练,讲练交融,以练强调“教”过程,强化“学”的行为,这是五段教学法的实质所在。

4研究宗旨:

4.1研究的理论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语文”和“以人为本,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思维。

五段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自己参与认知领域,在获得知识之时又学会探求知识的本领。

“诱导——探究——讨论——巩固——反思”五段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和实施就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的。

4.2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结构是各个组成要素的有机结合体。它的组成单位就是环节,各个环节根据教学原则科学地排列起来,就是课堂教学步骤,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是贯彻教学原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规律性的途径,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有效凭借。这一教学模式以“三为主”为指导思想,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通过“三为主”使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手段形成优化组合。

4.3研究的创新之处

创新就是构建五步教学模式的基础,解决了语文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环境枯燥等问题。

此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防止厌学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协调人的动手动脑的协调作用;易于教师掌握模式要点;易于课堂教学实际操作;易于实验成果的推广。

4.4途径和方法

五段教学模式“诱导——探究——讨论——巩固——反思”与教学目标、信息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具体图式如下:

5研究的预期效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国小学语文特别是山区学生心理特点,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创新才能,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其丰富教育理论宝库,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科学育人水平;推广学习先进经验,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6研究方法:

6.1文献法:主要是收集、整理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广泛利用报刊杂志及网络等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6.2教育实验法:在合理的条件下,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有计划地操作实验变量,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探讨《小学语文“五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6.3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所供事实,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并进行推广

7研究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