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与血压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大学生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与血压相关性分析

石雪静许翠页程肖丁张纯韩淑英吕志伟(

石雪静许翠页程肖丁张纯韩淑英吕志伟(通讯作者)敖杨

(河北联合大学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800名在校大学生的某些生理指标进行测量调查。用血压计、体重计、软尺分别测量血压、身高与体重、腰围与臀围,并根据相应值计算出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血压(男/女:113.71±0.05/104.62±8.06mmHg)、体质指数(男/女:22.47±0.89/22.18±0.56kg/m2、腰围(男/女:88.26±1.57/68.74±1.37cm)、臀围(男/女:108.65±0.09/98.20±0.03cm)。结论被调查人群中男生的血压普遍高于女生,并且血压随肥胖程度增加不断升高。

【关键词】大学生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26-02

过去,高血压一向被视为“老年病”,不少青年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事,自己年富力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高血压也呈现年轻化趋势[1]。随着高血压发病率上升及发病低龄化趋势[2],关于青少年高血压的研究日益增多,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血压影响因素,对河北联合大学800名在校生的血压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以下为调查结果。

1研究对象

800名河北联合大学在校生,其中男生300名,女生500名,平均年龄23.5岁。

2研究内容及方法

2.1研究内容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测量。根据公式换算为“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平方和“腰臀比(WHR)”=腰围/臀围

2.2血压测量方法及评价等级用电子血压计(OMRO,型号HEM-7220)测量血压。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90mmHg。对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的学生,让其休息15min后再测量1次,如血压仍高,嘱其次日上午再次测量,期间不要做剧烈运动并保证充足睡眠。如果血压仍然≥140/90mmHg则视为高血压[3]。将血压分为A、B、C三个等级(A:SBP/DBP≥140/90mmHg;B:SBP/DBP90/60~139/89mmHg;C:SBP/DBP<90/60mmHg)[4]

2.3体重、身高的测量研究对象脱去鞋帽、外衣,立于调好的踏板上,取立正姿势,测量者手扶滑板使之与头顶恰相接触,可同时读取身高(m)、体重(kg)值。计算体重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将BMI分为消瘦(BMI<18)、正常(1840)[5]。

2.4腰围、臀围的测量要求研究对象除去裤兜中的杂物,身体自然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在身体两侧分开,采用无弹性、最小刻度为1mm的软尺放在被测者腰部、臀部,在正常呼气测量腰围的长度与臀部的最大周径,读数准确至1mm。2.5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调查对象血压等级分布情况800名学生中,男生300名,年龄在18-25岁,平均24.5岁;女生500名,年龄在18-25岁,平均24岁,男女间年龄无差异(p<0.05);血压分布情况见表1,显示血压水平呈正态分布,但男生血压偏高(A水平)者多于女生(p<0.01),而女生血压偏低(C水平)者多于男生(p<0.01)。

表1调查对象血压等级分布情况血压

A(%)B(%)C(%)合计(%)

男生16(5.33%)284(94.67%)0(0)300(37.50%)

女生6(1.20%)481(96.20%)13(2.60%)500(62.50%)合计22(2.75%)765(95.63%)13(1.63%)800(100%)

还有一些具有家族遗传因素或体重超标、肥胖因素[6]。

3.2体重指数(BMI)表2显示,BMI呈正态分布,随着BMI的增加,其SBP和DBP也增加,有一定的正相关性(P<0.01)。表2SBP与DBP随BMI变化的变化情况BMI(kg/m2)

例数(%)SBP(mmHg)DBP(mmHg)BMI<18

41(5.12%)107.08±9.4867.82±6.23184059(7.37%)>121.02>75.92

3.3腰围(WC)(1)WHO标准:男性≥102厘米,女性≥88厘米为中心性肥胖。(2)WGOC标准: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为中心性肥胖。根据腰围测量结果,按照WGOC标准绘制男女生人数、腰围与SBP、DBP的关系图表。由表3可知,男生中心性肥胖率为15.67%,女生中心性肥胖率为16.4%,女生中心性肥胖率稍高于男生。腰围越大表明腹部脂肪堆积越多,越趋向于中心性肥胖[7]。随着WC增大,男女生的SBP和DBP水平均升高,而且研究表明WC对女生的SBP和DBP的影响较男生大[8],表中测量结果与之相符。表3腰围(WC)与SBP、DBP的变化表WC(cm)例数(%)SBP(mmHg)DBP(mmHg)男<85≥85女<80≥80253(84.3%)47(15.7%)418(83.6%)82(16.4%)118.45±6.57124.92±8.02110.38±1.98121.09±4.5175.98±5.0282.63±1.1371.02±5.9881.69±6.673.4腰臀比(WHR)腰臀比=腰围/臀围。WHO建议:男性>O.9,女性>0.8可判定为中心性肥胖。根据腰臀比(WHR)测量结果,按照WHO标准绘制男女生腰臀比(WHR)与SBP、DBP的关系图表。由表可知,随WHR的增加,SBP与DBP也增加。相对于BMI,WHR对高血压的危险性更大。表4随腰臀比(WHR)变化SBP与DBP的变化情况表腰臀比(WHR)例数(%)SBP(mmHg)DBP(mmHg)男≤0.9265(88.33%)108.89±10.2169.58±7.32>0.935(11.67%)112.35±10.6770.64±8.91女≤0.8456(91.20%)106.45±6.9267.21±5.32>0.844(8.80%)111.67±9.3269.83±7.01

讨论

通过这次研究调查,了解到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血压水平,得到了诸如BMI、腰围及腰臀比等对血压有高度影响作用。Din-Dzietham等[9]项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趋势与高血压发病率关系的研究中发现,高血压发病率随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高而增高,表中显示结果与之相符。研究[10-11]血压随着WC和BMI的变化而变化,控制以及降低WC及BMI对于早期预防及治疗高血压有重要的作用,而降低WC更为明显。高血压的形成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超重与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控制体重对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12]。大学生的生活集中,体育活动少,以脑力劳动为主,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据调查,饮食结构对高血压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另有研究表明经常熬夜、吸烟的人患高血压比例较高。大学生作为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其生长发育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本研究显示的BMI值对大学生血压的作用,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宣教以及体格检查,降低其BMI值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13]预防大学生超重、肥胖以及血压过高向成人期转变,这也是预防成人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春梅,邓红英,王晓波,等.某校大学生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与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6):713.

[2]储召阳,文育锋.医学院新生6年高血压患病趋势分析[J].中国校医,2011,(5):340—342.

[3]王文,王维忠,孙宁玲,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01-1115.

[4]李素景,袁飞亚,张复兵,等.某高校学生血压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10(3):20-22.

[5]柏杨,顾新红,倪伟.BMI异常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38-139.

[6]龚云.甘肃省在校本科生血压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A].卫生职业教育,2013,05:0122-03.

[7]胡坤,高楠楠,赵润栓,时敬宇.腰围与血压、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1,03:0199-02.

[8]龚清海,杨秀珍,应焱燕,张涛.宁波市中小学生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血压相关性分析[A].中国学校卫生,2012,12:1471-04.

[9]Din-DziethamR,LiuY,BieloMV,etal.Highbloodpressuretrend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innationalsurveys,1963to2002[J].Circulation,2007,116(13):1437.

[10]文书,郭志荣,胡晓抒,等.腰围动态变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28-31.

[11]骆文书,郭志荣,胡晓抒,等.腰围和体质指数动态变化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1):1012-6.

[12]韩冰,冯石献,周刚.体重指数、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关系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887-9.[13]王艳,王文,王桂生.大学生体质指数分布及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J].农垦医学,2007,29(6):44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