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对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

麻艳芳

麻艳芳

河北临城中学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学中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高一的教学中我们大力采用高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程标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的规定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哪些史实?怎样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根据这种情况,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教材上有的“史实”,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史实”,则需要适当补充。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这一环节时,通过补充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既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让干瘪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也为客观评价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做了必要准备。

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中我还有意识地将本课设计的更加活泼自然贴近生活,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站在历史中感受历史。在讲解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当时学生并未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所以快节奏的教授方式学生进入的较慢。

但是值得欣喜的是,在实行高效课堂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上课发言的同学也踊跃了许多,集体荣誉感增强。比之前死气很沉的课堂好了许多。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本课教学的最后,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我提醒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思考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究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这场“农民运动”?应该说,这个问题的思维含量比较高,需要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整个近代中国历史进行理性思考。在结尾部分,教授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但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学的科学指导之下,树立正确的革命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在本课的教学反思中作者先后从课堂的效率、课标的达成效果、情景的创设、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等几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审视,可以说分析较为到位和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是我们的中学教师由于自身素养和一定的客观原因,在教学反思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所欠缺,现结合《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案例谈谈自己的对教学反思的一点认识。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之风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但其理论源头则可以追溯到杜威(J.Dewey)。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出版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杜威把人们的行为分为“常规活动”和“反思活动”。在杜威看来,常规行为是循规蹈矩的,不能引起相应的行为上的变化;反思行为则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和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对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改进。可以说,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

第一,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

第二,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色彩。当然,这种研究与纯理论的教育学研究不同,它是针对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各种情境性、具体性、个别性的问题展开的研究。它的研究成果可以表现为研究过程的体验,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个人实践知识的增长等,而不仅仅表现为研究文本的撰写。就研究文本的形态来说,也与专家学者的论文、研究报告有所不同,它着重于分析具体案例,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记录反思与经验,改进教学的心路历程等。

第三,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它既有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既有通过观摩同行的教学而进行的反思,也有借学生的质疑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在教学反思中应该调整的地方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认为应该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不错的模式。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课题编号:JJS201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