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卢秀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卢秀波

卢秀波

桦南县结核病防治所154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10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不同分为对照组(年龄<55,n=30)和观察组(年龄>55,n=70),观察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肝功损伤比较χ2=5.6454(p=0.0175),肾功损伤比较χ2=4.7143(p=0.0299),消化道不适比较χ2=4.5294(p=0.0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人体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此种情况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妥善的处理。

关键词:结核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每年都有大量感染结核病的患者。据最新调查显示[1],结核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我院对100例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门诊和住院部的100例结核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有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为9岁~80岁,平均年龄(40±5.8)岁。依照年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年龄均小于55岁;观察组70例,年龄均大于55岁。所有患者均无肝病史,其中65例病人初次治疗,35例病人进行复发治疗。在进行痰涂片检查后,61例患者呈阳性,39例患者呈阴性。所有病人都与“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标准”中的诊断标准相符[2]。两组患者在身高、病程以及发病时间等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治疗方法

最初治疗方案为:2HRZE/4HR。强化期:予以患者异烟肼300.0mg,利福平300.0mg,吡嗪酰胺125.0mg,乙胺丁醇625.0mg(体重小于50kg或者年龄大于75周岁的患者,吡嗪酰胺1000.0mg,乙胺丁醇500.0mg),一日一次,连续治疗2个月;继续期:异烟肼300.0mg,利福平300.0mg,一日一次,连续治疗4个月。

1.3观察指标

通过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肾功、肺部X线与CT等辅助检查,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例如周围性神经炎、消化道不适症状以及肝肾功能损伤等,进行观察分析。

2结果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对照组出现肝功损伤3例,肾功损伤2例,消化道不适1例,周围神经炎损伤12例等;而观察组出现肝功损伤共计23例,肾功损伤18例,消化道不适14周围神经炎损伤例7例等。

3讨论

肺结核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疗程相对较长,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而在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是肾损害、消化道不适、周围神经炎等。异烟肼、吡嗪酰胺以及利福平等是造成肝损害的主要药物,据相关资料显示,药物的使用剂量也会对肝功能造成损害。病人服用的异烟肼进入肝脏内,在乙酰的分解下分解成乙酰肼与异烟酸,致使肝细胞损伤。如果异烟肼和利福平一起使用,由于两种药均是酶诱导剂,对微粒体有诱导作用,因而进一步产生乙酰肼。临床用药中,需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副反应以及肝损害,都应该进行药物剂量方面的调整,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使其得到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在病人开始进行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身体反应进行监测,诊断在此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1)肝功能损伤,临床上表现出病人肝功能一定程度的减弱,立即停止用药,对患者进行保肝处理,待病人肝功能基本恢复以后,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2)肾功能损伤,当病人肾功能出现损害时,应马上停用吡嗪酰胺,让病人服用别嘌呤醇,促进肾功恢复正常。(3)胃肠道反应,患者表现出呕吐、恶心、腹胀、腹泻、以及食欲不振等,主要是由于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引起的。注意调整患者饮食结构,给予病人健胃消食片等药物改善其消化不良的症状。(4)神经系统反应,当病人发生周围神经炎的时候,给予病人维生素B6进行治疗,待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以后,继续抗结核治疗。(5)过敏反应,当病人出现药疹时,马上停药,给予患者抗过敏治疗,待皮疹消失以后,再慢慢加药进行抗结核治疗。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肝功、肾功以及消化道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肝功损伤χ2=5.6454(p=0.0175),肾功损伤χ2=4.7143(p=0.0299),消化道不适χ2=4.5294(p=0.0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地说明高龄结核病人因为机体的肝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难以修复病理改变等原因,导致药品的半衰期延长,易出现药物蓄积,因而在进行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而且高龄结核病人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更加重了肝功的损伤。总之,对于高龄且伴有基础疾病的肺结核病人,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特殊的治疗方案。若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调整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定期地复查肝功以及肾功,改善病人的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抗结核药物对人体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此种情况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妥善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广松.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8):165-166.

[2]刘红,黄永杰,王静等.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疑似结核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3):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