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的超声特征并分析其对MT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并经手术确诊的91例MTC患者(共103个结节),其中男36例,女55例,收集其术前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血清降钙素水平。采用SPSS 22.0,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比或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及秩和检验。结果103个MTC结节中83.5%(86/103)分布于中上极,低回声占比78.6%(80/103),81.6%(84/103)存在钙化,74.8%(77/103)的结节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Ⅱ~Ⅲ级),纵横比<1占比91.3%(94/103),实性占比87.4%(90/103),彗尾征占比35.0%(36/103),术前血清降钙素检测阳性率为86.8%(79/91)。不同TI-RADS分级的MTC结节组间对比显示超声影像特征中形态(P=0.001)、边界(P=0.012)、囊性(P=0.004)、彗尾(P<0.000),淋巴结(P<0.000)和CDFI血流信号(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下MTC多表现为位于腺体中上极的单发、实性、低回声类圆形大结节,伴粗大钙化灶及丰富的血流信号,周围可伴彗尾征,淋巴结转移几率高,经超声筛查可疑结节进一步接受血清降钙素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髓样癌 超声
  • 简介:摘要甲状腺内胸腺癌是甲状腺肿瘤的独立病理类型,临床罕见,本文报道一例我院收治的64岁女性患者,因颈部肿块伴呼吸、吞咽困难就诊,术前穿刺结果示:伴胸腺样分化的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左叶切除+甲状腺右叶大部切除+胸骨后甲状腺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甲状腺内胸腺癌。术后进行放、化疗,随访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本文通过总结该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介绍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中丙氨酸浓度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3至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的组织标本30例,利用高通量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内的丙氨酸浓度,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应用Wilcoxon test非参数检验分析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丙氨酸浓度差异,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多种临床特征与癌组织中丙氨酸浓度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癌组织丙氨酸浓度[0.427(0.354~0.498) μg/L]与癌旁组织丙氨酸浓度[0.280(0.238~0.338) μg/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3,P<0.05)。癌组织中丙氨酸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周岁组[0.469(0.408~0.583) μg/L]、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0.496(0.430~0.593) μg/L]、尿碘超标组[0.482(0.416~0.582) μg/L]、肿瘤直径≥1 cm组[0.469(0.432~0.601) μg/L]及鼠类肉瘤滤过性病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型组[0.433(0.381~0.554) μg/L]癌组织中测得的丙氨酸浓度分别比年龄≥45周岁组[0.402(0.337~0.425) μg/L]、中央区淋巴无转移组[0.405(0.314~0.429) μg/L]、尿碘未超标组[0.4136(0.297~0.460) μg/L]、肿瘤直径<1 cm组[0.414(0.319~0.488) μg/L]及BRAF基因野生型组[0.395(0.337~0.402) μg/L]癌组织中测得的丙氨酸浓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酸可能在PT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代谢组学 丙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磷酸腺苷(ADP)核糖化因子鸟苷酸激酶1(ASAP1)在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检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SAP1以及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水平,分析60例标本中ASAP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慢病毒CRISPR/Cas9技术敲除ASAP1来构建稳定细胞系,通过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SAP1敲除组与对照组之间自噬水平的差异,各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ASAP1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276.33,癌旁组织中ASAP1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7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C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74.67,癌旁组织中LC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为290.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ASAP1敲除组LC3Ⅱ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T32细胞:0.463±0.081,P<0.05;MDA-T85细胞:0.750±0.050,P<0.01)。结论ASAP1能够调节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自噬,这可能是ASAP1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转移调控的机制之一。

  • 标签: 二磷酸腺苷核糖化因子鸟苷酸激酶1 自噬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随着对教育方面的不断革新。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运用到高中生物的教学中。高中的生物课程也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之一,生物知识也是比较难理解,需要学生有技巧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让学生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的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教学质量。

  • 标签: 高中生物 合作学习 研究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中细胞游离DNA(cfDNA)浓度和cfDNA完整性指标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用于术前甲状腺癌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一科收治的7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浆,其中良性甲状腺瘤患者31例,恶性甲状腺瘤患者44例,用ALU-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cfDNA浓度和cfDNA完整性指标,并比较其在这两组中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将血浆中cfDNA浓度和cfDNA完整性指标作为恶性甲状腺肿瘤诊断的可行性。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浆中以ALU115为引物定量的cfDNA总浓度为4 132 μg/L(1 055~9 372 μg/L),良性组1 491 μg/L(387~3 031 μg/L);cfDNA完整性指标为0.65(0.56~0.83),良性组0.39(0.25~0.52);恶性组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1,P<0.01)。ROC曲线显示当联合超声检查和血浆cfDNA完整性指标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时,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5.0%、94.0%、95.0%、89.4%和73.0%。均显著高于以超声、cfDNA总浓度和cfDNA完整性指数单独诊断。结论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应首先使用甲状腺超声检查,对于怀疑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患者,血浆中cfDNA完整性指数有助于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从而减少细针穿刺病理活检等有创检查。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细胞游离DNA浓度 细胞游离DNA完整性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密码子600的突变(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AFV600E突变,探讨BRAFV600E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91.5%(183/200),与病理诊断率相近,与患者的性别(χ2=0.799,P>0.05)、年龄(χ2=1.110,P>0.05)、肿瘤大小(χ2=0.999,P>0.05)、淋巴结转移(χ2=0.948,P>0.05)以及病灶数量(χ2=0.783,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密码子600的突变基因 基因突变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呼吸内科患者的疾病研究,为后期的治疗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8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与病情恢复状况。结果临床数据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2.8%,联合用药占43.71%,共使用抗菌药物18种,通过合理的用药治疗后,患者的病人得到有效地恢复控制。结论呼吸科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在治疗期间要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

  • 标签: 呼吸科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10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不同分为对照组(年龄<55,n=30)和观察组(年龄>55,n=70),观察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肝功损伤比较χ2=5.6454(p=0.0175),肾功损伤比较χ2=4.7143(p=0.0299),消化道不适比较χ2=4.5294(p=0.0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人体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此种情况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妥善的处理。

  • 标签: 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 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在现代结核病防治政策和技术策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被市疾控结核病门诊收治的146例肺结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所研究的146例肺结核患者归为宣教组。患者经确诊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结核病健康促进知识的宣教,治疗期间利用复查取药等复诊机会再做宣教。疗程结束时,由门诊医生按调查表要求对病人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卫生行为情况作测试,同时对2012-2013年期间未作过正规宣教的125例结核病人按同样方式、同样内容进行测试。将125例结合病患者成为对照组。结果结核病防治知识测试总共13个问题中,全部答对者34人,答对10-12题者41人,7-9题者54人,7题以下者17人,平均每人答对10.7题。而对照组分别为12,15,52,46人,人均答对7.6题。结论经过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增加了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学习的兴趣,逐渐改变以往生活中的不良生活状态,自觉服从及督导人员管理,规律服药按时复查,真正提高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充分说明做好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是提高结核病防治效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健康促进 结核病 宣教 目标人群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