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双心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朱丽丽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8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性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双心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8.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双心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双心护理干预;心血管内科;应用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类疾病的总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一旦发病,往往预后情况不佳,患者因担心自身健康,多合并烦躁、害怕、绝望等心理,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为了防止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8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性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双心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情况、住院时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排除意识不清、理解障碍或严重失语患者,排除病发前合并抑郁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将80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45-85岁,平均年龄为(55±1.2)岁,疾病类型:心肌病8例,冠心病15例,心律失常6例,高血压9例,其他2例,观察组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42-86岁,平均年龄为(54±1.1)岁,心肌病6例,冠心病14例,心律失常7例,高血压6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工作,注意根据患者的病情测量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严格遵医嘱,叮嘱患者控制饮食,减少使用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保持安静,防止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刺激,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类型实施对症药物治疗,叮嘱患者保持适度运动,以身体可承受为宜,教会患者一些测量脉搏方法,叮嘱患者要到院定期进行复诊。患者入院后做好医院的引导介绍工作,并严格控制患者饮食,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遵医嘱用药,引导患者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

观察组患者实施双心护理干预,即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采用心理护理。实施的心理护理措施是由经由心理护理培训以及接受过心理学理论教育的专业护理人员贯彻实行,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评以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和谐护患关系:因疾病的发生多具有突然性,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通过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1.2.2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具体操作前详细告知患者操作方法、目的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获得患者的认可,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消除负面情绪。

1.2.3营造舒适的医疗氛围:创造一个温馨、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属、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关怀,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效果显著。

1.2.4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及时明确患者的心理变化,尽量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面对治疗,通过调控患者的情绪,稳定心情,对于改善病情十分有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对比

实施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为(54.12±10.52)分,观察组SAS评分为(41.12±8.14)分,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率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4.62%,住院时间为(10.81±4.62)d,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12%,住院时间为(8.12±2.41)d,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临床护理模式也日渐多元化和人性化。心血管疾病为临床一种严重内科疾病,因疾病病情严重,一旦确诊后,患者会表现为情绪异常,严重者会产生悲观绝望自杀的念头。这些不良情绪,会刺激病情,导致疾病恶化发展,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应用双心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患者来说,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和康复作用。所谓的“双心护理干预”即指实施基础治疗同时结合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以及负面情绪,效果显著。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健康宣教,积极引导,针对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改善,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科学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双心护理干预,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提高临床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爱玲,朱言君,曾洁丽,王丽雨.双心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08:98-100.

[2]滕显娥,刘文娟,安丽萍.双心诊疗模式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4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0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