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体育课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初探

赵洪娟

赵洪娟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

摘要:在我们每次的体育课上或多或少的会遇到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我们教师的初衷是很好的进行热身活动开各关节,尽量避免孩子们受伤的情况,但是再怎么注意也会避免不了孩子们受伤,当孩子不同部位受伤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对伤情是有很大帮助的。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损伤;预防;处理

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和运动员会因运动时动作不当出现过运动损伤,据统计,在十名运动员中曾经因运动而受伤的大概会有四名,这使得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加以重视。下面我就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这个问题与专家们做个初步探讨: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代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准备活动不合理;动作上失误较多;运动负荷非常大;学生的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运动时动作过于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上有缺点和不足。

注意原因有:

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运动损伤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例如某个学生因不重视比赛的激烈性、对抗性,在足球比赛中造成踝关节受伤;又如某运动员在田径训练中,没有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导致韧带拉伤等等。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运动损伤的概念: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的分类:

2.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

新伤和旧伤;

2.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2.4按性质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2.5按程度分类:

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

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重伤:受伤后不能训练。

这种方法适合运动队或体育院校。

2.6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运动技术伤:与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密切相关的损伤,例如:网球肘、投掷肘等,多为局部组织过劳。

2.7运动损伤的项目分析

发生运动损伤最多的项目为篮球和足球,以男生为主。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时参加的体育项目以对抗性小,身体接触少的项目为主,如乒乓球、羽毛球,所以女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性质较轻,次数较少。田径、武术、体操等项目无运动损伤发生,这是因为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极少参加田径、武术、体操等项目。在男生中除篮球和足球外发生运动损伤较多的一个项目是健身房的器械练习,由于他们急于练就发达的肌肉,盲目的加大练习强度,尤其喜欢练习腹肌,而又不重视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肌肉拉伤是比较高发的损伤类型,健美运动本身就是针对肌肉组织进行的较大强度的练习,准备活动不足或者动作不规范以及保护帮助不及时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肌肉组织的运动损伤,从调查的相关拉伤的部位来看主要局限在胸部、背部和腿部等较大的肌肉群,小肌肉群出现损伤的机率相对较小。

3.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3.1在思想上缺乏教育

在体育课上和体育训练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麻痹思想,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从而发扬体育道德良好风貌。

3.2在体育课上你训练、比赛上安排不够合理

教师在教学和训练、比赛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体质等,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运用不同形式的身体训练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因材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教学训练原则,使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才能更有效的减少运动损伤。

3.3运动损伤的知识掌握的欠缺

大多数人由于对运动损伤的严重性后果认识不够,预防损伤的意识不强,运动中麻痹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规范及保护帮助不及时,这样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同时带伤训练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思想根源。

3.4准备活动不充足

准备活动不充分、不全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身体各关节活动不充分,肌肉伸缩能力差,易增加肌肉的粘滞性,导致动作不协调,容易受伤。

3.5技术动作不规范

技术动作不规范缺乏质量保证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确的技术运动是健美锻炼卓有成效的关键,即使完成计划中最后一次练习,也要用正确姿势去做,可以借外力帮助,但决不能改变动作要求。

3.6运动量过大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

运动量过大使身体的各部分机能下降,动作的协调性降低,注意力减低,机体反应迟钝,在这种情况下,易出现运动损伤。

4结论

在剧烈体育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很高,造成这些运动损伤的原因分别是准备活动不合理、技术动作错误、对预防运动损伤知识认识不够、场地和器材不合理。大部分学生在主观上对运动损伤的合理预防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运动损伤这一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一定要让学生多了解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定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常识,使学生加以重视,从而避免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姚正国.运动损伤的应急措施.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中国健美协会出版

[2]张笃超,李湘奇编.运动损伤康复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3]何建军.在体育运动中如何预防学生的运动损伤.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