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

孙玉颖孙青龙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中采取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8例非脑部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不同患者经相同诊断后的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内径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意义。但两组患者在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意义。结论:将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应用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诊断效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还没有获得该疾病发病的确切原因,在人体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时候,缺血区域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能够达到一定代偿血流[15],对病变缺血情况进行缓解,但是因出现不一致代偿程度,会发生缺血性损害,因此需要早期诊断以及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全面发展,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开始广泛应用颈部血管彩超技术,分析本院收治的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以及28例非脑部疾病患者所有资料,对其经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28例样本均选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经临床诊断后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症状,如眩晕,排除脊椎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16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40岁,中位年龄为(55.23±5.23)岁,最长病程15天,最短病程4天,中位病程为(10.25±4.23)天;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8例非脑部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其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14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41岁,中位年龄为(56.31±5.45)岁。利用统计学软件来对本次分析的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基础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经统计学分析后无对比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予以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应用10MHz的探头频率,患者选取仰卧位以及轻度颈部转向体位,对患者椎基底动脉颅外段予以二维超声检查,对椎动脉走行情况予以逐段观察分析,对是否出现管腔狭窄进行观察,然后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来分析患者血流情况以及走向。依据脉冲多普勒分析血流频谱,测量血流参数,观察频谱状态。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内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我院参与研究的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以及28例非脑部疾病患者所有资料,两组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内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采取(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且予以t检验,当P<0.05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表示统计学分析有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组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内径等指标与参照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分析之后显示有意义。实验组患者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显著低于参照组,但是两组数据之间P>0.05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意义。

表1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后指标变化情况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常见成年人疾病,是因人体椎基底动脉狭窄引发的疾病,正常人在两侧椎动脉中存在相等的压力,在第三颈椎横突以下椎动脉基本上都是垂直上行、走行平直。颈椎退行性变以及脑动脉硬化可能引发反复发生眩晕,在对患者予以影像学检查之后才能够确认为椎基底动脉狭窄引发供血不足,反复发作以及突然发作是主要临床症状[2]。不少患者在发病后眼前经常闪现黑斑或者白点,同时经常出现眩晕等症状。目前在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全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技术[3-4]。目前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得到广泛应用,在对患者实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之后能够对血管内部是否出现斑块、内壁厚度、管壁弹性、内径以及血流情况进行清晰显示,临床医师需要能够准确判断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同时又因为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具备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势,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担,得到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青睐[5]。

经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在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之后在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内径方面差异存在对比统计学意义,但是在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方面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血流略暗淡,血流速度加快,不少患者出现椎动脉管壁增厚的现象,可能是因为椎动脉狭窄进而引发降低远端血流灌注情况,因此加快患者血流代偿速度,增加血流量。

综合以上结论,将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中效果确切,可以依据血流变化情况来对疾病程度进行有效诊断,此时也需要临床医师具备足够的操作水平以及技术,了解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方便及时判断病情且对症治疗,为以后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乔羽.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的诊断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163-163,165.

[2]郭蕾,李红.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4(11):140-140.

[3]赵丽,孙玉山.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42-943.

[4]叶霞.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3):135-136.

[5]张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