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陶文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陶文秀

陶文秀

陶文秀(新疆农八师一三三团第一小学新疆石河子832064)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学生的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郭沫若语)“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和能力的核心”(夏丐尊语)。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几点体会。

1.抓住词句教学,培养语感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一篇篇小学语文教材。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的途径之一。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确切涵义的基础上去体验感受,提高语言感知的效果。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太脆弱!”第一句着急地发问;第二句爱怜地说理;第三句果断地命令;第四句严厉的暗示。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气的轻重,使学生体会到句子的深刻含义,老班长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也输入了学生的心田。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2.进行比较,培养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课文《金色的鱼钩》中,有一句:“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捧”和“嚼”换成别的词进行比较。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语感不就油然而生了吗?

3.联系生活,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因此,培养语感还必须联系生活经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事物。如:“动物”的词义,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生物中的一类,这些生物总以有机物为食物,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而对于一个生物学家和一个小学生,他们对“动物”的感受就会不尽相同。对于小学生,一见到“动物”这个词,便能迅速地与猫、狗、老虎等活生生的实物联系起来,这就是语感。而用词典上的解释来理解,恐怕还得先理解“有机物、生物、神经、思维”等词,这样就不可能迅速、敏锐、真切地感受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经验越多,语感就越深切。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这样,阅读就能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语感也能被诱发出来。

4.调动感官,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特别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看、脑想、耳听、嘴说、动手。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语感在理解中加强,在使用中提高。

4.1画一画;课文《詹天佑》中“开凿隧道”一段,让学生自己阅读,画出隧道示意图。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区分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同时凿进法的不同,了解到詹天佑针对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不同地理情况,在实践中创造了新的开凿隧道的办法,真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4.2说一说;语感的培养除了以上这些隐形交流外,还需要学生经常处于语言之中进行口语交际。课堂中的复述、讨论、争辩、回答问题都是训练语感的手段。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处于多形态交往中感知语言、熟悉语言、正确使用语言,才能提高语感的敏锐性。

正如专家所言:“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之功,而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