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创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器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创新模式

朴应俊

朴应俊(延吉市第十三中学吉林延吉133000)

随着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在器乐课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很多。在这下面阐述的是这几年来本人在器乐课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些认识和经验。

1.传统器乐教学方法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现代器乐教学方法的比较

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器乐教学方法是教师首先按照教本的内容来编写教案,然后做每个乐器的分谱分给每一个学生。教师按教案流程给学生一一讲解新的变音记号的指法与术语,然后给学生演奏示范,最后让学生要求按照自己的示范来练习。如果是学生接受的快,那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学生接受的慢,我得10~20次反复地一直到学生能会演奏为之,和学生一起演奏。若1~2名学生好办,但是在45分钟短暂的音乐课堂上教给20多名学生那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有可能导致学不好的部分学生对器乐课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课堂秩序。

b.利用电脑技术手段的现代器乐教学:利用电脑技术的现代器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制定电子教案,教员就能用鼠标和键盘轻轻松松把练习曲或者是器乐曲输入并存贮到电脑MIDI中,也可以利用电脑直接对教学中要用到的所有乐谱进行配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随时打印每个乐器的分谱那出来使用,还能用乐器舒适地进行器乐教学。它的优势在于把乐曲播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即看大屏幕上的乐曲,又可以听其音乐声音,使课堂更富有活跃感、新鲜感、灵活多样的组织起来。在课堂上首先利用音响让学生反复听旋律乐器的声音,不同声音所有的器乐一起练习旋律乐谱缩短了教师的讲课时间,旋律乐器能演奏自己乐曲时还放给听伴奏乐器的声音,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互相用不同的声音来自然形成和声音能统一形成全部的教师配器要的音乐声音。这个时候教师能停用音响声音,学生也可以顺利的演奏自己的乐谱。这就是我在利用电脑技术的器乐教学经验之一。这样也很可能有演奏不好的个别学生给他们做个别指导,能让这些学生也可以演奏器乐。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电脑技术的器乐教学方法,不要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应一个一个地去教分谱,学生自己看谱听声音中能理解音乐的情绪并能演奏自己的乐谱能参加合奏。在这一方面比起来也传统教学方法是比不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器乐教学方法。利用电脑技术的器乐教学方法可以起到学生学习器乐课的兴趣,也可以对于差生的个别指导有了很好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器乐教学过程

学生基本情况;下面介绍我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讲《ClarinetFolKa.单簧管波尔卡》器乐教学的过程,首先简要阐述学生情况和教材。

学生基本情况

该生小学6年级上学期时候,我教过他。当时,这位学生家长带来了国外的单簧管教材。该书是由国外《Samhomusic》出版社出版的很精美分三册的教材。每册都套上,按照初学者的特点来科学的排列难易程度的演奏曲本,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奏功夫没有在必要其它的教程,独一无二的好教材。当时家长带来了两份,其中一份给我当做教材。该生学完这教材第二册的时侯上了初一。现在这位学生是成了班级的单簧管演奏特长生,受到班主任和音乐教师的重视。

1个月前学生所在的班级里要开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让他表演单簧管演奏。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ClarinetFamousColletion》(单簧管名曲集)中选择了《单簧管波尔卡》。

单簧管波尔卡旋律分析。

调式与曲式分析;单簧管波尔卡的第1乐段是从bB大调式开始,到第2乐段转调为G大调,又回到第1乐段bB大调,又转回去第3段落的bE大调,最后因为有了D.C记号,所以又回到第1乐段,最终旋律结束在bB大调的Fine。

整个曲子是分3个段落,每个乐段都是重复进行。整个曲子A段落为中心进行。A段后是B段,B段后又是A段,A段后又是演奏C段,C段后再回到A段看起来A段是这个曲子的主题。

A_______B_______A_______C_______(D.C)A_______(Fine)。

演奏手法;这部曲子的演奏手法是很巧妙的结合了staccato短奏,和Legato柔和的连奏速度快又有明快的单簧管独奏曲。作为独奏曲巧妙地出现了(tr)颤音使旋律更加轻快,充满了幽默感。整个曲子是分3个段落。重复每段落在D.C里又重转回到第1段落,Fine之中结束独奏。

3.教学过程

第1天我用了传统的器乐教学方法来教了曲子的第1乐段,我把第一乐段示范演奏后让看谱模仿我练习。学生说觉得有点难,我把慢速来和学生齐奏,学生能跟上了。我这样边演奏边校正学生的演奏,结束了第1天的课。当天晚上我把这曲子输入在电脑MIDI软件中。因为单簧管名曲演奏集(ClarinetFamousColletion)的所有旋律都有钢琴伴奏谱,所以按照教材上的伴奏谱和单簧管旋律输入到电脑MIDI中能听到钢琴伴奏的单簧管独奏声音。但是在这里引起注意的是制作伴奏音乐的问题。按照书上的钢琴伴奏输入到计算机里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从一开始按照书上的内容钢琴伴奏乐谱输入到计算机MIDI里,单簧管的活泼轻快的。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问题出现在这里。单簧管是staccato短奏,和Legato柔和作为巧妙地出现演奏,但是钢琴伴奏是根据乐谱按8分音符来演奏没有像单簧管的staccato短奏,Legato柔和巧妙地情调,比较起来钢琴伴奏很笨又很重的感觉。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把整个钢琴伴奏的8分音符改为16分音符,在添上16分休止符,使曲子变为即轻快,又活泼地情趣,很温和了单簧管的独奏声音。而且可以随时调节速度起到初学者学习单簧管演奏的好向导。第二天我把利用电脑巳配器好的曲子来教学,果然效果很好。一开始是速度很慢,逐渐逐渐提高速度,这个方法是提高学生演奏速度的最好手段。

4.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所教过的演奏技巧和内容学生在家自己一个人刻苦练习实践中才能提高功夫和技巧的。教师当天讲过的教学内容存放在移动U盘装在学生家的电脑中。学生在家自己一个人调节演奏速度练习逐渐达到教师的要求。我按照上述方法来教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经过1周左右的练习《单簧管波尔卡》的整个内容基本上完成。下一步是整个这三段的旋律连接在整体按照乐普的D.C.Fine的要求连接后从头到尾按Folka(波尔卡)的要求来让学生做练习。经过10天左右的练习学生熟练的把《单簧管波尔卡》的整个曲子能够完整的演奏了。

5.难点

大脑神经上的难点:说难点,每个人都各不一样。我以前传统教学方法来教过几位特长生。有的学生难点是staccato短奏的演奏,也有另一个学生的难点是(staccato短奏和Legato柔和的连接。我认为这就是大脑神经上的意识问题。因为人的大脑指挥着手指和舌头以及呼吸系统的神经,如果其中的某一个部门不执行或者不便执行大脑的指挥,那就成了演奏中的难点。不过只要勤奋刻苦的努力练习功夫任何难点都可以解决。

力度上的难点:初一学生必经是未成年人,未成年学生在吹奏乐器演奏力度上即往往身体筋力是难点。这样的难点只有多做演奏功夫才能解决,除了提高自身的身体筋力以外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对学生来说平时的文化课学习负担很重,总是缺乏练功的时间。我认为,不要偷懒制定好规则性的练习时间,能充分保障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功时间,才能提高演奏功夫。

以上是我利用电脑技术的新器乐教学的经验,请大家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