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3

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何志群

中山市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民族的文化印记,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身份象征,是民族历史的根源。本文简要阐述了文体服务中心的基本状况,结合SWOT深入分析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做的工作,希望为今后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体服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SWOT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政府和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力度与状况可以显示出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非遗传承是关于文化遗产的热门词条,全国各地都积极踊跃地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属于自己的文化瑰宝,尤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非遗保护已从传统的静态保护转向了与活态传承相结合的新高度,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为一种新艺术形式。宣传文体服务中心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服务于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他的职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存在必然联系,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立足民间,扎实有效开展非遗传承,发挥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人才优势,做好非遗普查、传承、保护、推广等各项工作。

一、基本情况

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隶属中山市西区人民政府西区办事处,主要职能包括: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实施文物管理和保护;搜集整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监管文化市场,档案管理等。现有工作人员14人,在编10人,雇员4人,承担着西区9个社区的文化工作,包括举办文艺演出、公益培训、展览、文化交流等,指导文艺队伍建设、开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工作。

西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分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醉龙舞”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洲扒仙艇习俗”。“醉龙舞”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来在政府和民间艺人共同努力下,得到很好的传承保护,举办多届醉龙文化节、出版醉龙舞书籍、发行醉龙邮票、制作醉龙纪录片、组织参加公益展演等,使醉龙舞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现在醉龙舞已经成为中山的文化名片。

二、SWOT分析

(一)优势

一是地域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来源于一定的区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了截然不同的的特点,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宗教氛围息息相关。西区长洲社区,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村落,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醉龙舞”、“扒仙艇习俗”都起源于这个社区,作为直接指导该社区文化工作的宣传文体服务中心,较其他的机构更了解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搜集、整理更全面,更知道如何运行保护模式,开展相关的传承工作。

二是资源优势。与其他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非物质”性,它是无形的的文化遗产。只有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传心授,人们才能真正感觉到它的存在,才能真正感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重点在对传承人的保护和传承活动的开展。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单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比如发放传承人补贴,开展传承培训活动,添置服装道具、开发非遗项目衍生产品、组织公益展演、加强传承基地建设等,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传授自身的知识或技能,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推广,扩大其影响力。

三是群众基础优势。宣传文体服务中心职能包括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每年举办“我们的节日”文艺演出、游园、书画展、比赛、文化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达40场,深受群众欢迎。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之余,也提升了群众对宣传文体服务中心的认可度。良好的群众基础优势,有利于广泛地宣传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营造良好的保护与传承氛围。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生命力,更好地开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四是多样的传播途径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载体和媒介。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借助政府的平台,通过报纸、微信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可以通过举办演出、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将传统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形成了以演出、互动游戏、实物展出等形式为主,以微信公众号等为辅的多样化服务形式,拓宽了传播渠道[2]。

(二)劣势

一是专业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难以有效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只有工作人员14人,却需承担八大艺术门类的活动策划及组织实施,任务繁重,而且具备有文化相关职称的人员不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经费不足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每年虽然有财政投入用于非遗保护工作,但仍然存在不足,仅够开展日常传承保护工作,对于一些需要较多资金投入的创意项目无法开展,故守陈规、无新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年青人中的传承缺乏吸引力。

三是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宣传文体服务中心管理者多为业务人员提拔,较少有行政管理专业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可能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化,效率较低,可持续性不足[3]。

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当前,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与实际业绩和贡献程度不挂钩,雇员与编制人员工资水平有很大区别,缺少进修提升机会,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机会

一是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关注度的提升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保障。“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振兴传统工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职责履行提供了依据和坚实保障。

二是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了广阔空间、提出新要求。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激增、要求提高,扩大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求空间的同时,也对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推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体服务中心、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为推动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了政策指导,加快改革步伐。

(四)困境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不足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虽然每年区在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了市相关要求,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投入还有待提高。

二是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国家虽然有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未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使得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在实际工作中无据可依,对其他相关部门缺乏约束力。

三是新兴文化及现代市场经济一定程度冲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西方文化传入及新兴现代文化吸引了人们眼球,导致对传统文化关注不足。此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具有公益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萎缩[4]。

三、相关建议

坚持政府主导,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传承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盗版剽窃现象;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政策,逐步建立完备的标准体系。二是拓展筹资渠道,为传承提供经济保障。增加地方财政文化事业投入,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宣传文体服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和人才招聘、提供进修机会、鼓励自学和参加继续教育等,充实宣传文体服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文化管理、文化实干、文化营销和策划人才,多措并举,打造新形势下的“宣传文体服务中心人”,即具有现代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社会公关活动能力并热爱群文事业、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应变力强,乐于奉献,甘当人梯的文化人。

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宣传文体服务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一是积极推动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组合、定编定岗、以岗选人,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二是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努力突破工资总额限制,提升绩效工资比例。三是根据岗位职责,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加强部门协同,齐心协力共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一是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选定专人负责沟通联系工作。二是优化和规范部门间合作流程,明确处理时效,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建立考核及奖惩制度,对推诿拖延、不积极配合的部门采取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惩罚,对积极配合的部门采取公开表扬、物质奖励等方式予以激励。

四、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宣传文体服务中心起到重要的作用,将群众文化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结合,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弘扬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仝召娟,梁婕,许鑫.我国非遗保护政府机构官微利用现状及优化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7(02)16-22

[2]于颉.地方文化馆在非遗发展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7(08)128

[3]邹宁宁.谈谈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兰台世界.2015(35)130-131

[4]洪新锋.探究乡镇文体站的发展现状与建设策略[J].大众文艺.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