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危重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危重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效果观察

蔺益红何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830049)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中的效果,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有效的实施。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确定“提高危重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对活动前危重患者外周留置针使用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效果进行评价。将2015年6-12月进行静脉输液的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活动后2016年1-6月进行静脉输液的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我科危重输液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由53.5%提高到87.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危重患者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既提高了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又确保了患者的输液安全,对输液工作安全有效的实施起到了一定保障的作用。

【关键词】品管圈;危重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QCC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2]。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静脉输液护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静脉输液技术虽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但由于危重患者病情的需要,如输注的高渗、强刺激性或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极大,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一旦发生液体外渗,轻则导致其肢体肿胀、甚至皮下组织坏死等严重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给护士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而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能减少病人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我科实际工作中,危重患者对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一直较低。为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合理使用,保证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提高危重患者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开展了以“提高危重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统计我科2015年6-12月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289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活动前);活动后2016年1-6月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606例危重患者作为实验组(活动后),对照组患者男189,女100人,年龄30-60岁;实验组(606人),男259人,女347人,年龄30-65岁;两组均主要输注高渗药物、保肝、保护胃粘膜、止吐及TPN液体,其性别、年龄、静脉用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QCC小组

以自愿自发的方式组成QCC小组,全科13名护理人员均为小组成员,平均年龄28.5±8.1岁;其中本科5名,专科3名,中专5名。设定圈徽与圈名,投票选出圈长,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每位圈员根据工作体会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依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原则,最后确立“提高危重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本期活动主题。

1.2.2实施方法

1.2.2.1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调查QCC活动前我科危重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经圈会讨论分析,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根据“80/20”原理,确定本次活动缺失改善重点为护士自身认知不足、患者对留置针认知不足、留置时间短、护士选择留置针主动性差。

1.2.2.2确定主题

召开圈员会议,针对目前我科危重患者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较低的情况。通过头脑风暴及脑力激荡法,多方面分析,最终确定“提高危重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1.2.2.3目标值设定

依据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改善重点公式,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值为85%。

1.2.2.4要因解析

运用鱼骨图,从人、机、物、法、环5个方面分析引起护士自身认知不足、患者对留置针认知不足、护士选择留置针主动性差的原因,得出导致留置针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护士缺乏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对患者健康宣教不到位;③.对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培训不到位;④缺乏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1.2.2.5对策拟定

品管圈小组成员针对分析讨论得出的要因,拟定相应的对策,按照可行性、经济性、自主性、长期性等评价指标,选出针对性最明显、执行性最强、有一定创新性并可长期操作的对策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集中力量解决问题,以达到最佳效果[3]。评价方式:优为5分,尚可为3分,差为1分。针对导致留置针使用率低的4个主要原因分别选出以下相应对策:(1)针对我科危重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特殊性,加强安全输液知识的培训。请医院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老师对全科护士进行理论授课,讲解对危重患者如何正确选择输液用具、留置针使用指征及优点等相关安全输液知识。并将留置针使用指征制作成彩色图片放置在各责任组治疗车上,以提示护士在进行输液治疗时正确选择留置针穿刺。(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的认知。制作外周留置针使用健康宣教表单,内容包括留置针构造、留置机理、穿刺目的、方法、使用注意事项、以及使用钢针可导致的并发症等相关内容。在病人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由责任护士将健康教育表单及时发给患者并进行讲解,让病人及时接受留置针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认知程度。(3)对留置针的规范操作流程、留置针的冲封管方法进行再次培训,并分组进行一对一考核,考核双方护士互相进行留置针穿刺,体验穿刺感受,以改进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技术。(4)建立健全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经小组讨论,并结合医院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出符合我科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将责任组所管病人的留置针使用率、拔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纳入评价标准每月进行绩效考核,提高使用留置针的主动性,保证留置针使用的安全性。

1.2.2.6对策实施与评价

将选出的对策分派给能够胜任工作的圈员,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实施前召开圈会对内容进行培训,让大家了解正确的实施方法,实施中项目负责人要进行全程监督,密切关注措施实施情况,若效果不佳,及时反馈。

1.2.3评价方法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的情况。

1.2.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1无形成果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无形成果。用自评表对每个圈员进行调查,每项最高分5分,最低1分,结果显示全体圈员在各方面能力均有较明显的提高,见图1。

图1无形成果雷达图

3.2有形成果

3.2.1QCC活动前后外周留置针使用率的比较,见表1。

表1显示:实验组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QCC活动前后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比较(%)

3.2.2目标达成率:根据QCC的目标达成率计算公式得出此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成率为109.2%。

3.3标准化与改进

将本次活动实施的对策进行标准化,将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及留置针维护技能纳入科室常规培训与考核计划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严格进行使用留置针的护理质量评价与考核,使各项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分析此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今后改进方向,做到持续改进。

4讨论

4.1品管圈活动的作用

4.1.1解决了护理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QCC活动是职工参与全面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将PDCA循环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从而解决我们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我科危重患者留置针使用率较低进行了原因分析及要因论证,最终确定护士缺乏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对患者健康宣教不到位、对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培训不到位、缺乏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是导致留置针使用率的主要原因。根据要因分析,小组成员制订了具体可行的实施对策,通过有针对性的落实措施,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有形成果。

4.1.2正确选择输液用具,提高了输液护理质量,保证了输液安全

由表1可知,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本次QCC活动的实施,规范了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保障了输液治疗安全、有效的实施。既提高了护士的安全输液意识,又改善了患者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的认知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护士和病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主动性,从而减少病人静脉穿刺次数,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输液质量和护理工作效率。

4.1.3提升了QCC成员的综合素质从图1可知,通过此次活动,小组成员的整体素质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与高雪伟等[4]研究结果一致。QCC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与参与权,充分发挥管理潜能。通过参与品管圈活动,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培养了她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质量意识、改进意识,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

4.2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品管圈对我院来说正处于尝试阶段,由于使用时间较短,难免在认识与使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理论PDCA循环作为管理工具直接应用,而不是将这一基础理论通过品管圈这一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实际效果。其次由于开展活动需要较多的时间及各部门的支持保障,可能会造成医院各部门的配合度较低,从而影响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主动学习与实践品管圈的相关活动,从而更好地运用品管圈这一管理工具,做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借助品管圈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让更多的医院管理者重视、理解与配合活动的开展,使QCC活动持续有效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学联,郑芝芬,唐晓英,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59-61.

[2]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活动在国内外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农垦医学,2011,33(5):458-460.

[3]吴忠义,虞芳,胡厚英,等.采用“品管圈”方法降低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的探索与体会.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666-668.

[4]高雪伟,刘罗薇,钟翠芳,等.QC小组干预缩短输液患者等候时间.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1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