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理论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对于教育理论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邓礼坤

邓礼坤

提要|据教育部门相关人士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教育理论的教学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被忽视,面对这种不利状况,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人员应该深入研究和思考教育理论的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实际行动,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能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本文将对教育理论及教育理论的有效教学系统进行叙述,为教育理论的有效教学策略找到合理存在的依据。关键词|教育主体教育理论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03

作者信息|邓礼坤(1974-),男,汉族,西南科技大学,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621010。

一、教育理论现状与存在依据

(一)忽视教育理论现状的成因

教育理论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理论工作人员和教育实践者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大多数教师不注重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状况很严重。这些年在教育理论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言论,有的言论利于教育理论的有效性的研究,但是也有一些阻碍教育理论的有效性研究的思潮,究其本质原因,如下所释。

1、教育理论的空泛性

虽然教育界中盛行着各式各样的教育理论和言论,但是这些理论和言论是否具有实践理论依据,很多教育专家未曾进行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教育理论是对教育问题进行系统性陈述的言论,它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概念和推理方式进行条理分明的陈述。教育现象是个别、零散的一种陈述,而教育理论是系统的、具有逻辑推理性的陈述。正是由于一些教育人员未能真正意义上的分辨清楚教育理论和教育现象之间的细微差别,致使教育界中盛行的一些教育理论空泛、不系统、零零碎碎,造成教育理论普遍不被重视的原因之一。

2、教育理论的狭隘性

一套理论的形成总是需要大量的实践在背后支持。教育理论的形成有其狭隘性,很多教育理论工作人员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只是个体,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问题,有的教育理论工作人员学习的范围很窄,只围绕在自己课程和专业上,这样形成的教育理论容易出现知识层面上过于浅薄,思维方式上过于单一,得不到突破的问题。一些教育理论人员在研究教育理论方面的问题时,多半都是从宏观方向去研究,而教育实践工作者大多是从微观方面进行研究,致使形成的教育理论范围狭窄,理论深度不高。

3、教育理论的枯燥和晦涩

市面上大多关于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很多都让人晦涩难懂,文章中大量使用一些固定句式和一些教育方面的专业名词,有时这些句式读起来很绕口,专业名词的解释也很冗长,实在是让人没有看下去的信心和耐心。

4、教育理论的片面性

现在教育界中出现的一些教育理论,大多都是师范生所陈述的。我国对于师范学校发放的教材很少,教材的种类不多,设置的课程只有几门,内容非常陈旧,大多数的师范生只依据书本上的一些内容进行拓展和论述工作,这样形成的教育理论非常的片面,存在着过度依赖教学课本,忽略教育实践的情况发生。

5、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缺乏统一性

我国的教育理论大都出自于师范学校,这些人员可能只是根据自己所学或是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理论,由于这些人员实习时间学校安排的非常短,大概只有几个星期,所以真正获得实践的经验非常少,这些人员是属于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一类教育理论工作人员。教育理论是建立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不能一味的纯理论,也不能偏重于实践,而是要达到一个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统一。

(二)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存在的合理依据

现在教育界出现的教育理论的教学低效性只是暂时的情况,可能是一些教育工作人员对教育理论工作的疏忽形成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无论分开谈哪一个方面,都具有其片面性。教育理论的有效教学策略始于西方国家,主要是针对教学效率问题而提出的,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提供解决教学中效率问题的理论指导支撑。一个教学问题的出现必然存在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就像一个钥匙配一把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的存在必然也是由于教育理论的低效性的存在,教学效率出现问题则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应与之并存出现,这是不变的定律。

二、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与思考

(一)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要在一个大的前提下进行,即教育理论必须是能构建个人积极的价值观,理论符合时代的要求。有效性教学里涉及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学的人,一个是学习的人,有效性教学的过程是由教学的人引起并一直维持和促进学习的人所有的行为标准和策略。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则是教学的人应融入符合时代要求、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理论价值观。教育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它是基础和构建美好价值观的源泉;其次教育理论要结合实际,经过实践的反复检练。学校进行的教育理论教学大多都是在教学课堂中进行,学习的人只能对照着课本看或是听教学的人描述他曾经的教学经历,这种描述带有人的主观意愿,有些学习中的人不能正确的判断和识别,这样容易出现陈述出来的教育理论偏离实际的情况,教育理论不仅仅是教育人,它一样重视教育的技能,重视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的塑造。学校可以尽量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让学习者参与实践,在教育实践中获得正确合理,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理论;最后则是教育的人进行合理的引导。柏拉图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好的教育是用知识和智慧促进灵魂的转向。”所以教育理论是教学的人对学习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让学习的人认识到教学的世界是美好、有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激发学习者的潜力,引导学习者的灵魂,让学习的人保持健康和乐观的生命力,实现心灵内在的真善美和和谐。

(二)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思考

要改变教育理论的教学低效性状态,就要提高教育理论的教学高效性成果。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主体之一就是教学者,教学的过程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对于教学的主体应该有这样的要求:

1、提高教学者的思想理论素养

作为教育理论的传授者,教学的人需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专业技能。教学者通过在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教育理论的传授,让学习的人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启发学习的人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视野。为培养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奠定基础。

2、重视对教学的人进行教育理论课程的价值培养

教育理论课程要注重对教学的人进行教育理论课程的价值培养,让教学的人认识到教育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教育理论课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怎样教、教授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具有什么实际作用及如何更好的教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等。教学的人经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培养,可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学的人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避免课堂传授知识上出现跟风、盲目和简单化现象的状况发生。

3、重视实践中的教学研究

作为教学的源泉,教育理论的传授者必须要有基础的教育阶段教师经验,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来自主观的想象和思考,特别是教育理论的教学,它需要实践的经验,才能打破只研究市面上的参考资料和教材的传统教法。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要重视实践中的教学研究,教学的人要积极主动走在教育的前面,扮演好自己所饰演的角色。

4、提高教学者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和动力

现在的一些教育理论书籍脱离现实很多,缺乏实际上的思考和有深度的内容。教育理论工作者可以多组织学习教育理论的户外活动,多一些表达教育理论的方式,这样让教学者可以通过感受不同的氛围和表达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兴趣的培养和动力的加强。

5、重视教学者的教学行为

作为教育理论的教学者,在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行为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有助于言传身教,让学习的人能明白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如果教学的人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以正确的合理的方式,让学习的人深刻理解,不仅表现出教学人的教学高水平,同时在这种言传身教的情况下,学习的人也会不自觉的受到影响会对教学产生自主认识,自觉进行学习效仿。

6、构建有效性学习

教育理论的教学有效性策略要具备的要素,首先要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欲望,产生欲望,即通常所理解的求知欲,在拥有求知欲的前提下,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有目标性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大体上是正确的;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达到量到质的飞越;最后则是要学会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证不了学习方向和方法上永不出错,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改正才能真正的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温故而知新,知错而后改,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效率,才会学的精而深。

三、结束语

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教育理论现状的成因入手,通过分析现在的教育理论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教育理论的教学低效性原因,来阐述教育理论的教学高效性存在的合理依据及对教育理论高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教育理论的教学有效性策略如何更好地进行。教育理论的有效性教学不是短期性的工作,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才能完成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史蓉.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张爱红.提高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2011,12.

[3]武建中.对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评价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9.

(责任编辑:张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