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李杰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初级中学校李杰

【中图分类号】G459.2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31-01

分层教学就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使学生分层练习、共同推进,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体系。

学生分层是依据其素质差异,包括知识的多少、智能的强弱、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高低等,先由学生自报,教师考核,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层。学生分层后,备、教、改、辅各个环节都要分层进行,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做好各类学生的思想工作

经过考试与观察后,将成绩优秀的,智力、技能强的学生划分为第一层,成绩一般的和较差的,划分为第二层和第三层。应当向学生讲清楚,分层教学的出发点是因材施教,是为了更快、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得轻松、学得更好。其目的绝不是只顾优生、歧视差生,而是面向全体。而且,当前这样的编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根据今后的成绩变化以及今后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调整的。这样一来,可以加强优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中等学生的上进动机,同时也是对差生的一种鼓励。最终使班级里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充分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分层教学的一般模式

1、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就是按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大纲要求,结合课本内容,写出分层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备好课的第一环节,最低层次的目标也应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较高层次的目标应达到大纲的较高要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得到充分地发展。分层教案中应有具体不同的课堂活动程序和不同的课堂练习,并作出不同的作业内容和作业要求。

2、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对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体现出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课堂组织必须面向中等生,兼顾优、差生。

(1)复习引入。

在新课之前,提出几个难度不同的问题或几道小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并由此检查上节课的目标落实情况。经简单的点评之后,相应地提出与本课有关的新的问题,巧妙地过渡到新课内容。

(2)讲清目标,分层落实。

出示课题之后,首先简要地向学生说明本课要落实的基本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教学目标。然后分层次地布置学生去自学阅读相关的内容。教师要积极地做好辅导工作。同时注意观察动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教师应视情况逐一答疑,或把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失时机地提出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讨论之后,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小结。

(3)分层练习,检查目标。

新课之后,结合课本设计的练习,并补充一些难度不等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练习订正可以由学生订正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补充或简要地评述。

(4)课常小结。

结合自学与练习情况。教师应进一步强调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然后紧扣教学目标,把本节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

3、分层作业。

如果作业采取全班“一刀切”的做法,必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的现象。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依据大纲的基本要求,着重于双基的训练而设计的。选做题则题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技巧性和趣味性的题目。对于选做题,应引导学生视学习能力的不同,作部分选做或者全选,并提醒学生不要盲目多做,造成负担过重等不良现象。这样可以打消往日完成不了作业的顾虑,同时,抄作业或不交作业的现象少了,甚至不见了。

4、分层测试。

考试是测试,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将对调整教学节奏,改进教学方法起到反馈作用。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学习层次的差异,要求一份试卷应具有多种测试功能。例如卷面设计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同时,改原有试卷的“百分制”为现有的“100+50分制”必做题为100分,选做题为50分,但以60分为及格分。这样的设计再次体现了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的教学方案,使中下水平的学生不会考得太差,甚至于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大部分中等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向优生靠近的决心,由于选做题部分加大了难度,综合性较强,可以使优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有利于智力的开发,而又不至于产生自满的情绪。

5、分类指导发掘学生个性潜能。

分类指导除在课堂上进行各层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外,还要成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批改作业等必要的辅助手段。课外活动学习小组包括由学生自愿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和互助小组,分别对一、二、三层次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整体优化,每个小组每周活动1-2次,通过有问有答、错误诊断、计算比赛、数学故事等活动,帮助第三层次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习兴趣,促进第三层学生转化,开展辅导讲座,学习指导,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第二层学生的求知欲,帮助第二层学生转化为第一层学生;开展编写小论文、妙题巧解、难题片解、数学竞赛等活动,发展第一层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学生分层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不厌弃和歧视第三层学生,对他们多关心,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兼顾第一、二层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理的发展、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进步的大小,既有由低层次进入高层次,也有极少数从高层次退到低层次,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最后尽量逐渐转化第三层,使学生进入第二层和第一层,共同推进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