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分析

王海涛

(牡丹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牡丹江157099)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7年一个个人剂量检测周期,牡丹江市心血管病医院4419例介入放射手术,44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22例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将其中的22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的检测,对比并分析两组放射工作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22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深部(全身)剂量、眼晶体剂量、浅表剂量等年个人剂量分别为(2.24±1.52)mSv、(2.29±1.56)mSv、(2.38±1.55)mSv,与对照组22例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0.37±0.20)mSv、(0.35±0.21)mSv、(0.34±0.22)mSv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要比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更高一些,需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

【关键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

介入放射学为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具比较快的发展速度的一个新兴学科,介入放射学多是通过X射线影像的导视来对患者进行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1]。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人员从事于介入放射学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工作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时几乎是完全的暴露于X射线的照射下,并常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操作,一些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由于某些操作原因容易致使有关防护用品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致使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到了相对比较高剂量的职业照射,进而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2]。本文针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给予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临床基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

选择2016年到2017年一个个人剂量检测周期,牡丹江市心血管病医院4419例介入放射手术,44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22例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将其中的22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放射工作人员有14例,女性放射工作人员有8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龄区间为24~59岁,平均年龄为(36.30±1.55)岁;观察组中,男性放射工作人员有15例,女性放射工作人员有7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龄区间为23~60岁,平均年龄为(36.31±1.5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放射工作人员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资料差异性并不大,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对其进行对比以及分析

1.2研究方法

使用有关检查和监测规范对其观察组22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对照组22例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检测,当观察组22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对照组22例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检测结果低于探测限的时候则按照探测限的半值来计算,并要求观察组22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对照组22例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将个人剂量的探测器于自己的左胸前面进行佩戴,个人剂量的探测器佩戴的周期为三个月,连续监测四个周期,并对44例放射工作人员均发放跟随的本底剂量片,将其放置在被监测单位的无职业照射的环境内。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观察组22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对照组22例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深部(全身)剂量、眼晶体剂量、浅表剂量等年个人剂量。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研究的22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22例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有关数据给予研究以及相关分析,本研究中的深部(全身)剂量、眼晶体剂量、浅表剂量等年个人剂量等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应用率(%)的方式进行表示,应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22例放射工作人员相比较,观察组22例放射工作人员的深部(全身)剂量、眼晶体剂量、浅表剂量等年个人剂量更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详细指标情况见表1。

表1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的检测结果

3.讨论

介入放射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范围相对比较广,对于患者的创伤性相对比较小,对于患者的合并症相对比较少,有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等,逐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被使用[3]。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逐渐被广泛的使用于诊断和治疗中,介入放射学也逐渐成为了在继内科学和外科学之后的第三大的治疗学。不过,因为介入放射学临床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介入放射学临床手术量也逐渐增多,人们对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临床辐射防护和安全情况也不断关注和重视[4]。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22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深部(全身)剂量、眼晶体剂量、浅表剂量等年个人剂量分别为(2.24±1.52)mSv、(2.29±1.56)mSv、(2.38±1.55)mSv,要比对照组22例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0.37±0.20)mSv、(0.35±0.21)mSv、(0.34±0.22)mSv明显更高一些,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可以看出,与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相比,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更高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减少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

总之,目前,对于介入放射的防护重点以及难点是对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放射防护,需要增强对于医院和医疗机构中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相关身体放射防护的管理[5],进一步提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进行放射防护的意识,还需加强监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放射防护的管理工作。另外,还需要逐渐提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对于相关手术操作的熟练情况,尽量减少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与放射线的接触时间,进而减少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接触剂量,从而充分保护医院和医疗机构中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

参考文献:

[1]卢言军,郭广花,李明等.某医院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辐射防护[J].中国辐射卫生,2015,24(4):342-343.

[2]郝欢.郑州市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32(1):23-25.

[3]尤国庆,李飞,许禹等.南阳市医用CT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8):1104-1105.

[4]宋芳,马龙,何华等.2010-2013年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32(11):1041-1043.

[5]陈声权,龚秀梅.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34):214-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