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有效的课堂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有效的课堂机制

李玉革

李玉革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重新中学131100

摘要: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作为进行基础教育的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从眼前做起,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有效的课堂运行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课堂控制机制、课堂预警机制,抓好素质教育,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和谐社会和谐课堂课堂和谐机制课堂张力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炼是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本文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从社会学角度思考如何构建“和谐课堂”,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有效的机制

“和谐课堂”的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1.流畅的课堂运行机制

“和谐课堂”是师生能够自由互动的环境。课堂运行是个人与同学之间联系的非固定化,打破了学生阶层之间的壁垒,使各个阶层的学生处于不断的更新变换之中,缓和了成绩、地位差别造成的冲突,释放了由课堂不公平的能量形成的课堂张力。在课堂运行机会均等的条件下,成绩、地位的差别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成为对有创造力、对班级有贡献的人的一种奖赏。

2.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由于老师会自觉不自觉地特别关照学优生,暂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各种资源拥有方面就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利益流向的不平衡,会引发弱势群体的强烈不满,会扭曲建立“和谐课堂”的目标,并激化不同学生之间的矛盾。因为,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惠及”所有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仅仅是“惠及”少数人。

3.有效的课堂控制机制

有效的课堂控制机制表现在对为了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而产生的越轨行为、违法行为能够有效地、及时地制约和打击,使各种矛盾与冲突都能在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调节与解决,而不是依靠管理者个人的能力。没有矛盾、冲突的课堂是没有的,关键是当矛盾、冲突出来之后,各级教育管理者能不能运用制度、规范、机构的力量进行调解,将其纯化、缓和,不使其激化。

4.敏感的课堂预警机制

和谐社会是能够及时发现不和谐因素的社会。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当然是稳定,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在不安定或动乱中正常运行。因此建立“和谐课堂”也需要建立一种预警机制,要通过落实责任,建立课堂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发挥班委会的职能以及依靠普通同学等,来达到维护课堂纪律的目的,从而缓解课堂张力,建立和谐课堂。

二、构建“和谐课堂”中的具体策略与案例

1.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建立“和谐课堂”。因此教师应以情感因素为教学的突破口,主动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具体做法为:

(1)要微笑面对学生,缓解课堂张力。

(2)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应注意批评的艺术,合理利用课堂控制机制。

2.激活“寡言人群”,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然而合作小组中那些学困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寡言人群”,所谓合作,只能是那些处于控制地位的学优生的事。这种依赖型的合作必然会影响“和谐课堂”的建立,所以怎样激活“寡言人群”,使他们在课堂上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将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课堂”的成败。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尝试:

(1)尊重意愿,构建合作小组。

(2)笨鸭先行,培养合作信心。

(3)民主和谐,发挥合作水平。

(4)记录成长档案,促进合作热情。

3.落实“以人为本”精神,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程标准表明: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和谐课堂”,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的场所,使学习活动深入生活、融入社会,真正实现由“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

(1)“乐学”——落实“以人为本”精神、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2)“会学”——落实“以人为本”精神、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

(3)“创新”——落实“以人为本”精神、构建“和谐课堂”的重点。

(4)“运用”——落实“以人为本”精神、构建“和谐课堂”的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从现在做起,在“和谐课堂”中去教育感化青少年儿童,使他们从小在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尊重、交流、合作、创新、做人。顺应和谐社会,构建“和谐课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