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年龄患儿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1-3岁年龄患儿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王梅英

曲靖市马龙区中医医院云南曲靖655199

摘要:目的:探究1-3岁年龄患儿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浅静脉留置针患儿31例展开分析,分析其常见的应用问题并进行总结,同时也需要对其发生原因展开探析,阐述其预防和护理对策,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此次浅静脉留置针穿刺31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9例,包括液体渗出有5例,静脉炎有3例,肝素帽脱出有1例;同时也对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出现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结论:给予患者实施浅静脉留置针治疗,其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1-3岁儿童;应用问题;对策分析

在临床上,浅静脉留置针属于操作简便,且使用范围广泛,损伤小,是稳固安全的输液方法之一。应用此方式给小儿输液,能够显著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极大的增加了输液的安全性[1]。在医疗水平不断升高的背景下,浅静脉留置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治疗中,但是并发症的发生也给临床护理和治疗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是较为关键的内容。详细的内容作如下阐述:

1.资料与应用问题

1.1基本资料

择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中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浅静脉留置针患儿31例展开分析,其展开为期30天的浅静脉留置针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31例,首次穿刺的成功率为96.77%(30/31),男性患儿有21例,女性患儿有l0例,最小年龄为0.5岁、最大年龄为3岁,年龄中位数为(0.2±0.8)岁。

1.2应用问题和对策分析

1.2.1患儿的穿刺部位发生感染

问题:在实施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的时候,相关的护理人员其操作技术不够娴熟,同时也没有严格地落实无菌原则,由于患儿生病,其机体免疫力处于下降的状态,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会使穿刺部位发生感染。

对策:护理人员需要熟练相关穿刺的操作技术,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应该严格地按照无菌原则实施,完成穿刺操作后需要在敷贴上标注穿刺的日期与时间,同时需要及时更换敷贴和静脉留置针,需要注意的是:敷贴更换的时间为三天一次,静脉留置针则是三天或者七天一次,若是发现敷贴下有血渍、分泌物等情况时,则应该利用无菌棉签与生理盐水及时加以清理,使穿刺孔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之后再对皮肤和导管展开消毒[2]。

1.2.2液体外渗

问题:在实际的血管选择过程中不当,对于患儿而言,其血管过细,而穿刺的角度过小,同时其肢体活动过度,输液时间较长,输入高渗液体,多次的穿刺造成静脉损伤等原因均能够引发液体外渗情况。液体外渗会造成患者皮肤肿胀以及疼痛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情况。

对策:首先需要提升静脉输液的操作技能,正确的选择穿刺血管,减少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的情况发生。其次,在输注药性和刺激性相对比较强的药物时,则需要确定患儿的静脉通路良好、可用,才可以接入高渗药物,在输入之前和输入后均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对管路进行冲洗,在输液的过程中,逐渐强化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即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液体外渗等情况的发生、若是发生,则应即刻停止输液,边回抽边将留置针退出,同时依据遵医嘱进行硫酸镁湿热敷等相应的对症处理[3]。最后,当患儿穿刺成功之后,则需对患儿的穿刺部位加以固定,避免因肢体活动过度造成液体外渗。

1.2.3静脉炎

静脉炎问题:当患儿在输入刺激性较强药物时,其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会造成其血管红肿、热、痛等情况,若是发生条索状血管则是静脉炎症的表现,严重的患者会引发全身发热的感染症状[4]。

措施:若是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则需要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并且在输入高渗药物时,应该尽量的将滴注速度放慢,以进一步降低其对血管的刺激。一旦患者发生静脉炎,需要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血管,将发生静脉炎的肢体抬起,可以使用热毛巾、50%的硫酸镁进行湿热敷,同时使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以缓解其症状。

1.2.4导管阻塞

问题:对于导管而言,其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过长,输入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冲管不彻底,凝血机制异常以及封管液体配备不标准等均会造成导管堵塞情况,给患儿的输液带来不良影响。

对策:当患儿输液完毕以后,需要将输药的管路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彻底冲洗,防止血液回流阻塞导管;对于浓度较高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使用5-10毫升的生理盐水先冲管,之后再用肝素稀释液封管,防止药物残留,造成导管阻塞。

2.结果

此次浅静脉留置针穿刺31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9例,包括液体渗出有5例,静脉炎有3例,肝素帽脱出有1例;同时也对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出现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3.讨论

在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期间,患儿的年龄较小、机体免疫功能较差,极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基于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其在浅静脉留置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即在穿刺的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规范操作流程,提高穿刺成功率;在输液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输液速度等,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5]。

参考文献:

[1]王丽菊,高冬梅.手术患儿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18-219.

[2]刘迎春,周丽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南中医,2014,34(11):2282-2283.

[3]刘英.老年人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7(34):107-108.

[4]陈红艳,毕东军,缪滔,等.门诊患儿浅静脉留置针滑脱或折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4,13(4):363-364.

[5]张丽,王爱玉,黄燕芳.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