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

丁照华

丁照华(哈密市火箭农场学校新疆哈密839100)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适应这种差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个性化;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

PrimaryschoollanguagePersonalizedReadingProbe

DingZhaohua

【Abstract】Readthestudent'spersonalbehavior,theanalysisshouldnotbeateacherinsteadofstudentsreadingpractice.Languagecoursesaccordingto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andlanguagelearningstudentstothelawsofattentiontostudentinpidualdifferencesandtoadapttothispersity,studentsshouldbeallowedtoproactivethinkingandemotionalactivities,todeepenunderstandingandexperience,someperceptionandthinkingbyemotionnurture,accesstoideologicalinspirationandenjoytheaestheticpleasure.

【Keywords】Personalization;Personalizedreading;Inpidualizedteachingofreading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标准》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在此,结合课堂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1.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教育家夏丏尊认为:“无论是语、是句,凡是文字,都不过是一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这符号因读者的经验能力的不同而感受不同。”“因为一事一物的内容,本已无限,把无限的内容用了一文字代替作符号,已是无可奈何的办法。要想再从文字上去依样感受它的内容,不用说是至难之事。”(夏丏尊《文心?文章作法》)由夏老的话中可见阅读是个性化的,个性化阅读有其特点:

1.1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寄托某若干意义的符号”。读者只有真正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这就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因而教师的职责也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在自主阅读中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

1.2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即“读者的经验能力的不同而感受不同”。读者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的生命之躯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客体上(文本上)打下鲜明个性的印痕。这种独特的体验和解读,不断地丰富了文本和自我,文本中的世界成为读者的世界,成为读者生命意义的投射与揭示。在这种对话交流过程中,读者和文本实现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读者的独特体验,即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3个性化阅读是差异性阅读;在体验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情感的不同,经验能力的不同,也必然使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从而产生一定的阅读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呈现出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因此,对于一篇课文的解读不必定于一尊,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世界、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去作合理的阐释与解读,而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正是培养创新思维所必不可少的。

1.4个性化阅读是创造性阅读;因为“把无限的内容用了一文字代替作符号”,又是“从文字上去依样感受它的内容”,可见,文本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这些存在于文本中的“未定点”,是一种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框架,其本身具有一种“召唤结构”。当读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置于文本之中,在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体验感悟中,将形象思维唤醒而达到多种功能的活跃水平,进而激活想象、联想、勾连,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体验作品,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还可以超越作者的视线,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产生创造意义,使阅读的价值大于写作的价值。

2.个性化阅读的实施

2.1创设自由阅读的氛围;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2.2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反之教师以师道尊严或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拒之门外,势必遏止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压制学生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复存在。如我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一个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不禁使我对学生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到位深刻的情感体验暗暗称赞。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时,谈朗读感受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国民党。我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更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你的回答真与众不同!”在精心呵护下,我们的个性化阅读之路越走越广,每节课总是热闹而有质量的。相反,如果以标准答案规范或不允许有不同声音,相信课堂阅读教学只能使师生感到枯燥而压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自己的歌。

2.3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阅读一篇篇的文学作品,就是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因文而异,适当地切换阅读视角。如果把目光投向文本,那只需获得作品的原义;如果把目光投向作者,那是要获得交往的意义;如果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那理所当然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每一需要的具体满足,都源于对文本中相应精神因素的探究、占有和享用。这些精神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实现,恰恰是学生向健全人格发展的条件。引导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在《最大的麦穗》教学中,苏格拉底“以麦地当教室,以麦穗当课本。”“他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而是让学生体验,悟出人生的道理。”“他讲得少,引得巧,效果好。”“但他的教学中没有注重爱惜粮食的教育。”这些都是学生创造性阅读的成果。

3.个性化阅读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提倡个性化阅读,不仅仅是尊重的学生的独特体验,更重要的是注意价值观的取向。新课标已经明确的指出了这一点。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开展个性化理解时,不能不注意到学生价值观的取向,不能因为个性化阅读而迷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性。

如有一位教师执教《滥竽充数》时,学完课文让学生谈谈对南郭先生的看法,有一位同学就说:“我觉得南郭先生他这个人很聪明,他善于利用别人的喜好,来获取自己的利益。我如果是他的话,也会赚很多钱的。”类似于这样的回答,你能说不是学生的个性阅读产生的个性理解吗?但这样理解是与我们语文教学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在此时,我们就不能一味的任由学生这样来理解课文,应当予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理解文本的意图,而不是听之任之,这样就不利于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阅读教学要从传统的分析型模式中解脱出来,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我觉得有一段相当艰辛的“路”要走。然而尊重个性、弘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发展个性化教育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语文阅读教学要尽快突破樊篱,应时代的召唤,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