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路径思考》作者:陈建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教师成长的路径思考》作者:陈建明

陈建明

《教师成长的路径思考》作者:陈建明

(磨头中学,江苏如皋226500)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年,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教师的成长最离不开读书学习和教学反思这两个方面,可以说这两者是一个教师成长的最佳路径。

一、读书学习:为教师终身发展奠基

综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我们知道在那种书香社会里,至少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人类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占总人数的80%以上。而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读书的情况又怎样呢?最近,有媒体搞了一个教师读书情况调查,设计了三个问题:写出三本教育专著的书名;哪些书是教育专著;一年中你读了哪些书。结果很不理想。

作为老师来说,他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既然是文化的传播者,就应当拥有文化。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文化呢?最关键的途径之一就是读书学习。从书中我们才能真正吸取文化营养。拥有文化、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需素质之一。魏书生初中毕业,但成就了很大的事业,培养魏书生的是书籍。李镇西,一个颇有成就的老师,当人问及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他回答说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

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责,读书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成长,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当然,我们很多老师也在读书,而且读得很辛苦,可这些都是什么书呢?是一些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案类书、教学辅导书。我认为教材和教参不仅要读而且要读好,但只读教材和教参这两类书是不够的。如果老师只读这两类书,短期内可以正常上课,保证学生考出一定成绩。但长此下去就会导致教师的知识体系封闭陈旧、心灵空间的狭隘和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者、职业学习者,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下面简单谈谈我的读书观。

1、阅读经典,与大师对话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学习社会化的时代,能否坚持阅读、坚守这片宁静的土地,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人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说是拒绝浮华和喧嚣的一剂良方。而优秀的教育教学专著和论文对教师而言尤为重要,无疑具有着专业引领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老师们要阅读中外教育家的论著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前沿的教育图书。比如,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等。它们对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2、网上阅读,享八面来风

这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手指键盘时代,网上可用资源可谓是一个资源海。因此我认为老师要学会网上阅读,善用网上资源,了解中外最新教育科研信息,刷新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几乎每天都要网上阅读,与同行切磋,向大师学习。不少老师还在网上建立网页,将自己的观点和学生的作品都贴了上去。正因为他们沉浸在教育信息的海洋里,科研成果也就一发不可收。秦国清老师工作刚几年,但由于善于网上阅读,加上勤于思考,在省市教育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

3、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要提高读书的效率,就必须将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因为读书时时有所收获,比如会看到许多好的观点、好的言论,若不及时整理就会遗忘。我认为写作的作用很大,建议老师们经常写些教育随笔,最好是由教育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实引发开去,事理结合,把读书得到的启示运用到其中。这样既锻炼了你的写作能力,又可以将你在读书中收获到的“珍珠”“串珠成链”,这是学习、理解、记忆、积累理论的好方法,何乐而不为!西方有一句名言:“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只有通过运用和实践“做过的”,知识才能真正为我所拥有。

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顺利前行助推

所谓“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反思教学。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1.教学前反思,使教学实践游刃有余。

教学前反思,指教师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这种反思具有超前性、预见性。有人认为教学前反思就是备课。其实不然。教学前反思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备课内容的再思考和升华。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环节更加合理,教学活动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2.教学中反思,使教学实践效果卓著。

教学中反思,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同步性、监控性。具体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诸行为进行反思。

(1)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具体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同时也要反思课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过度”的行为,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学生探索,放弃必要的指导。通过及时反思,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做到既有必要的讲解,又有适时的指导,讲在关键处,导在点子上。这样不仅不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性,相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一般的理解是为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反思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反思学习的过程。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3.教学后反思,使教学实践精益求精。

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今后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应针对教学全过程,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为今后调整教学建立可靠依据,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促进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总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读书学习和教学反思这两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必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