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索

魏俊敏

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一中魏俊敏

〔摘要〕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它可以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实现教育最终目的,也是我们现代教育的趋向。为此我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希望和

广大同仁共同磋商。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

1融洽关系,调动参与,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良好的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有好的学境,使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如何营造这样的环境呢?课上,我常常在学生讨论、争论不休时,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既能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没有精神压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课下,我还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营造宽松氛围,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而所谓学生参与,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恰当引导,适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教学过程而言,过去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是典型的“满堂灌”,用知识结果代替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知识的重难点嚼得很细后,再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吸收,缺少独立、自主、实践体验;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但教师讲的仍然不少。教师在对待讲授的问题上,要注意自己应起的作用是帮助、引导。即帮助学生监测和反思,明确自己想学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利用课题导入,创设教学情景。教师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以“二氧化碳”这一节教学为例,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淤在电影、电视里,你常常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景,它们是怎样拍摄出来的呢?于进入久未开启的果窖、菜窖前,为什么先做灯火实验?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等等。

3.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探究学习盐酸的性质时,可展示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鸡蛋投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结果鸡蛋和盐酸中跳起了舞。同学们惊讶极了,通过一个小实验,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励他们寻求探索其中的奥秘,使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顿时学生的积极性就激发了起来。而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这样,可以及时将好奇心转移到教学任务和控制目标上来,就可以诱发和强化学生的内动力。

3.3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讲构成物质的粒子内容时,教师把空气清新剂倾斜着放在讲台上,然后问:“现在大家闻到了什么气味?”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香味。”那为什么会闻到香味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很容易找到“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这一结论,接着老师再提问,“你们看见香水粒子进入自己的鼻子了吗?”学生回答:“看不见。”“为什么看不到呢?”“因为构成香水的粒子的体积和持量都非常细小,肉眼是看不见的。”这样在教学中不断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不知不觉对化学感兴趣,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接受,且记忆深刻。

3.4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教学情景。如在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果汁的浓和淡,如何知道哪杯浓、哪杯淡?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出判断,接着我又展示两杯白糖水,问哪杯浓,哪杯淡?这时有学生小声问:“能尝尝吗?”我回答说:“当然可以。”最后我又拿出两杯化学药品溶液,问哪杯浓,哪杯淡?看和尝已经不行了,每个同学都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思维冲突到了极妙的境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