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蒙古族音乐教学意义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蒙古族音乐教学意义的探索

王婷婷

王婷婷(白城师范学院音乐系吉林白城137000)

中图分类号:G7文献标识码:A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礼乐的民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当你驰骋在千里牧场;当你走进牧人的毡房;当你加入迎亲的马队;当你出现在各种竞技场上……都仿佛置身于民族音乐艺术的海洋。喝一碗醇香的马奶酒,听一曲优美的乌日图音道(即长调民歌)会令你心旷神怡,会让你感情激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一、蒙古族音乐特色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二、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自20世纪初叶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多元文化”的观点,多元文化已成为国际化浪潮。民族音乐从个体上看是一元的,但从世界音乐的全球视角上看则是多元的。民族音乐就是音乐文化的母语,学习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就是学习和了解一个民族和民族的文化。美国当今音乐教育的权威贝内特.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说“在中国的中小学和音乐学院,我都看到了这种局面的迹象,在那里,西方歌曲和古典曲目随处可见,似乎比中国传统音乐的威望还高……很明显,中国在很表层、很强烈的方面,在音乐和其他方面,已经变得西方化了。”“这么多的中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都在担心一个古老的、丰富的、在文化上处于中心地位的传统可能确实会被‘现代化’的趋势所削弱,我对这种担心深感同情。而不幸的是‘现化’似乎意味着‘西方’。”③这说明,民族音乐教育的缺失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广泛的认识和关注。我国1996年在广州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议上确立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主题,表明了我国音乐教育界把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加强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蒙古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一部分。蒙古族音乐是具有强烈特征的文化类型,是草原文化的代表。蒙古民族的生成、发展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音乐始终记录着这个民族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及其历史的变革。在蒙古族地区加强蒙古族音乐教育,是落实民族政策、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举措,应成为蒙古族聚居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民族音乐从个体上看可能是一元的,但从世界音乐的全球视角上看则是多元的。民族音乐就是音乐文化的母语,学习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就是学习和了解一个民族和民族文化。柯达伊、奥尔夫、铃木等诸多教学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之上的。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上的。

三、蒙古族音乐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蒙古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来创造了他们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他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珍惜友谊、重视爱情的精神与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高尚境界———真诚、诚信、善良是不谋而合的。同时,蒙古族音乐又把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与其民俗文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在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也奠定了它在人类音乐艺术发展中的牢固地位。1.蒙古族音乐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蒙古族音乐中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使人受到感染,产生联想、引起共鸣,让学生为音乐美所陶醉,与音乐同欢乐,共悲伤。尤其那些表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情感作品,如:《嘎达梅林》、《辽阔的草原》、《思乡曲》等,欣赏这些优秀作品,使学生从思想上到内心深处都受到极大的震撼,对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蒙古族确实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从它那悠扬、委婉、动听的音乐中完全可以领略到他的民族特点和风俗习惯。当马头琴拉起,高亢、嘹亮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学生感受到的是跳动的音符,雄宏的乐曲,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热爱。因此,蒙古族音乐与学生音乐教育相结合,是促进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因素。

2.蒙古族音乐体现了音乐对学生的“审美与快乐”式的智力开发教育蒙古族音乐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音乐教育中不断丰富学生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提高智力因素的作用。同时,还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式的体验、探究、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带孩子走向自然,走向辽阔的大草原,身临其境,尽情享受着蒙古族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和牧民朋友同吃、同住、同欢乐中,感受着他们身上鲜活的,跳跃着的蒙古族音乐元素。我们尽最大可能开放蒙古族音乐活动内容,尊重学生的选择,按他们的喜好去选择音乐活动的内容,避免了音乐教育的女性化,损害男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给学生想象、感悟音乐形象的空间,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审美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培养了孩子的判断、推理、想象、综合、灵活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蒙古族音乐的自然性、随意性、生活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以往单调、枯燥的课堂带到一个轻松、自由、随意的辽阔大草原的意境中,尽情享受着快乐式的音乐,使蒙古族音乐快乐教育形式得以完全体现,智力也在快乐中得到开发。所以蒙古族音乐在学生行为和思想可塑性较强的阶段,对其进行艺术的渗透、雕塑,精神的哺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心理素质,身心全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这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体现了蒙古族音乐与学生基础教育的完美结合。

总之,蒙古族音乐能够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的音乐心理因素,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来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另外,要保持学生长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适当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使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锻炼、表演的机会,不仅从心理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学生音乐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蒙古族音乐给学生发展的视野、想象的空间、创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