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探寻实施理想课堂教学效果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在新课标下探寻实施理想课堂教学效果的路径

龚桂春

射阳县耦耕初级中学龚桂春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教学的内涵界定及判断标准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蕴含这三大理念:一是生活性,二是发展性,三是生命性。

那么,依据什么来判定这一堂课是不是理想课堂教学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教学实验产生的启示与反思

几年的教学实验与探索,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和思考。

第一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第二点启示是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的;新课程渴望更多课堂教学的动人场面也是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给知识只是给了学生一个肉眼;给视野、方法才给了学生一个显微镜。“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是“活”知识的源泉。

第三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呼唤教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条件固然重要,教师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靠教师去创造。如课堂教学没有现代媒体,用“土媒体”也能让课堂教学生辉,呈现亮点。因此,教师的素质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可贵的创新精神;要站在人生境界的高一层,真正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

三、探寻新课程标准下理想课堂教学的路径

教师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是课程实验的形象大使。那么,我们怎样去追求这种境界?

第一,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

第二,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自己教学特色的过程。教学风格具有独创性、稳定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等主要特征,其中独创性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特征,是教学个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教学风格是否形成的首要标志。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努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教学设计要更新——教学设计是一种思路,一个案例,也可说是一个把手。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也恰似一幅蕴含师生人文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我们教师要将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变为现实,就必须拿出优秀的教学设计。那么,怎样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要体现“一种革新”,即备课写教案革新。要改变过去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的备“死课”不备“活课”的现状;要冲破传统教案,创新超越教参,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的教学设计。

二要体现“三种价值”,即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创造价值。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应推出更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合作探究式”等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设计。

三要体现“四个特征”,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过去,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和学的创造性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加,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和教参为教师留有充分的余地,为教师提供了创造和发挥的空间。

第四,要让教学成为艺术——教学艺术是为了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而采取的符合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魅力性等手段、方式、方法的巧妙的完美的综合。教学艺术必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其目的。反之,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就不能称为教学艺术了。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程赋予教学艺术更多的内涵,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对理想课堂教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