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1
/ 2

MRI与CT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

董春艳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分析MRI与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加入研究,术前均行CT检查、MRI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以手术诊断结果为标准,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为92.94%,高于CT检测的78.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椎间盘变形的检出率低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相比,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更高,CT在检出钙化及椎间盘积气方面更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误诊率。

关键词:MRI;CT;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应用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该病多因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刺激马尾神经和神经根[1]。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尽早明确诊断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报道指出,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存在一定局限性,易出现误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MRI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为探讨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现对本院收治的85例拟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3月—2019年6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出85例,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36~79岁,平均(51.6±4.9)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5.13±1.06)年。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CT检查,所用仪器为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扫描仪。检查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将腰带、手机、钥匙等去除,设置扫描层距1mm,扫描层厚3mm,倾斜角度300°,矩阵255×510。扫描过程中,注意扫描层面和患者椎间盘中心线保持在平行状态,对患者腰椎L5~S1、L4~L5、L3~L4等三个椎间隙展开重点扫描,各椎间隙行4次扫描。借助软组织窗、骨窗展开观察。之后对患者行MRI检查,所用仪器为西门子MAGNETOMESSENZA1.5T超导型核磁共振(MRI)成像系统,检查时确保患者体内没有金属植入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线圈表面中心与准髂骨嵴上方2cm位置对准,先展开快速SE序列T2WI成像扫描,之后实施常规矢状面SE序列T1WI成像,行横断面T2WI扫描。矢状位扫描时设置层厚4mm,矩阵256×256,无间隔,共计9个层面;横轴位扫描层厚设置为5~8mm,共计9个层面,间隔0~7mm,矩阵256×256[3]。

1.3观察指标

①结合手术检查结果,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度进行分析。②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椎间盘积气、钙化的检查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RI、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情况

CT与手术检查结果完全相符者67例,诊断准确率为78.82%;误诊18例,误诊率21.17%。MRI诊断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完全相符者79例,诊断准确率为92.94%;误诊6例,误诊率7.06%。MRI、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3,P=0.017)。

2.2对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椎间盘变形、椎间盘积气、钙化的检查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受压、硬模囊受压、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椎间盘积气、钙化的检出情况为:手术发现神经根受压25例,CT检出18例,MRI检出21例,两种方法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04,P=0.747);手术发现硬膜囊受压33例,CT检出27例,MRI检出32例,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6,P=0.005);手术发现脊髓变形27例,CT检出12例,MRI检出27例,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6,P=0.001);手术发现椎间盘变形26例,CT检出17例,MRI检出24例,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19);手术发现椎间盘积气37例,CT检出33例,MRI检出25例,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927,P=0.014);手术发现钙化31例,CT检出28例,MRI检出15例,两种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3,P=0.000)。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即髓核突出,为临床常见腰部疾患。现阶段,CT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检查方法。CT检查属于非侵入性检查,无后遗症、无痛苦、无并发症,价格适中。CT扫描可对腰椎间盘突出方向加以明确,医师可结合CT检查的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检查上有明显、直接的征象,因此CT检查可对突出后腰椎间盘大小及形态予以明确显示[4]。软组织块影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征象,大部分软组织块影为新月形、丘状或半圆形,且向椎管内突出。同时这一检查方法对钙化十分敏感,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钙化状况清晰呈现[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钙化灶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数个,其形状可能为圆点状,也可能为不均匀密度的不规则形状。腰椎间盘膨出症患者在CT图像上可表现出边缘光滑均匀、超出腰椎体的软组织密度影,这一密度影具有完整轮廓,后缘为隆突状或凹陷状。同时,CT可将椎管内硬膜外游离髓核碎片清晰显示出来。同时也应看到,CT检查对人体的辐射较大,可造成一定的人体损伤,故而对于年龄较大或较小的患者,一般不主张实施CT扫描。MRI这一检查方法同样不会引发并发症或后遗症,检查全程无痛苦,且可避免CT检查的辐射问题,其安全性与CT检查相比更高,对于年幼患者或年老患者而言均比较适用。本研究将手术诊断结果为标准,发现MRI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CT对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高于MRI(P<0.05),由此可见,CT检查仍具有一定优势,并非MRI可直接取代的。

综上所述,与CT相比,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但这并不是说MRI可将CT完全取代,CT在检出钙化及椎间盘积气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时,可将CT与MRI互补应用,减少误诊率。

参考文献:

[1]韩才.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5):248-249.

[2]吴泽健.CT与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19,4(13):105-107.

[3]赵文卓,潘涛,吴海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I诊断价值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5):74-75.

[4]漆薇.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5):64-65.

[5]宋平.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7):983-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