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

李秀云

李秀云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西关小学266700

摘要: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其兴趣,不断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就能清晰、完整、深刻地感知材料,思考问题,对其他事物就很少觉察或根本觉察不到,为富有成效地学习创造最佳条件,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兴趣欲望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符合他们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最大帮手,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教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因而适时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其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就非常集中,他们就能清晰、完整、深刻地感知材料,思考问题,对其他事物就很少觉察或根本觉察不到,为富有成效地学习创造最佳条件,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教学除法时,如果单纯出一些计算式题来计算,低年级孩子就会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教师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讲授过程中来。所以在讲授前,利用星期天,我布置课外作业:让孩子和家长搞一次秋游,体验秋游的乐趣。上课一开始,我问:“秋游玩的高兴吗?你们都干了些什么?”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想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情绪。我顺势说:“有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也去秋游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个小朋友都干了些什么,好吗?”这时的孩子都想知道其他的人秋游时都干了些什么?所以注意力特别集中到情景图中,仔细搜寻情景图中的的每一个信息。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使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有了提高,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创设“儿歌情境”,增强学习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它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承担。”在教学中,如能巧妙地编制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寓于教学中,可促使学生迫不及待的要求新知识的情感,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欲望。如教学表内乘法时,教材创设了一系列的魔术情境。刚开始小学生会被精彩的魔术吸引到编制口诀中来。但机械的编制口诀和乘法计算是枯燥无味的,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持久。所以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儿歌,就会使学生在快乐的儿歌中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如教2和5的乘法时,我先根据情境图编出了“一辆车子两个轮,上面载着五个人;两辆车子四个轮,上面载着十个人。”然后我引导:“你能继续编下去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编出儿歌“三辆车子六个轮,上面在这十五个人;四辆车子八个轮,上面载着二十个人;五辆车子十个轮,上面载着二十五个人。”儿歌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住。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2和5的口诀及其乘法。

三、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时,我让学生在直尺上数一数一厘米有几个小格,一小格是一毫米,通过数一数学生感知一厘米等于10毫米。让学生画出一毫米,再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一毫米。学生学了千米时,千米到底有多长?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在本子上无法画。为了感知1千米的长度,我领学生来到操场,让他们走一走1千米的路程,用了多少时间。走完后,学生直喊累。走进教室后,我问:“你能说出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吗?”学生都能正确估计出来。“你能估计出从学校到佳乐家大约有多远吗?”大多数学生说是3千米,少数说是4千米。实际测量是3千米300米。当我说出实际长度时,许多学生都欢呼起来。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问题、解决问题,尝到了成功的愉悦。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学中创设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试一试等情境,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总之,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那种通过反复灌输,强化作业,以外在的压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只知道呆读死记,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缺乏热忱向往的教学方法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市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