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超声心动图实习带教经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超声心动图实习带教经验总结

陈敏华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超声心动图学带教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教教师应基于超声心动图学科特点,结合临床专业学生学习规律,通过不断地总结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超声心动图诊断医疗技术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超声心动图学教学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医学影像的一个分支,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观察及测量心脏及大血管生理或组织结构的形态和数据而发现疾病、作出超声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临床医学专业超声心动图学学时少,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初次接触时不易理解。实习带教课的目的就是将理论课中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超声心动图图像相联结,将显示屏上的动态二维超声图像与临床组织病变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及融合。

在超声心动图带教方面,已有先行者总结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如注重基础医学的教学、典型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利用PACS教学、多媒体教学、注重超声诊断报告书写的教学。以下是我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的带教经验:

一、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互动教学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本流程、基本操作及超声心动图基本检查项目的内容实习带教,获得了较好的反馈。带教老师将检查流程、操作手法及基本检查内容讲解演示之后,由一名学生扮演超声心动图诊断医师,由另外一名学生扮演被检查者,将超声心动图检查由叫号、核对患者信息、患者体位调整、检查、存图、发报告的检查流程,及具体操作中各个常用切面、M型超声、彩色血流显示、多普勒测量、深度及增益的调节进行一轮演绎。带教老师可在学生扮演中或扮演后对其进行指正,再由另外一组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逆向式教学

超声心动图理论课的教学,一般讲授顺序是由疾病发生的病因、发展的过程、引起心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讲解至超声心动图图像相应的改变,其讲述的顺序是由本质到现象,其思维是顺向的。而日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是由超声心动图医师操作所得数据和图像,反向推导患者可能的病因,其超声诊断的思维是由现象推导本质,其思维是逆向的。因此,不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理论课学习没有困难,而到了实习课,面对相应疾病的超声心动图图像,则无法由图像推导出相应的疾病而进行诊断。

逆向式教学法基于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特点,从超声心动图图像及数据出发,明确心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初步推导可能的临床疾病,经过鉴别诊断及论证,而最终得到超声诊断,即与传统的医学理论课授课顺序相反的教学法。

某病例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观察到左室增大,教师引导学生向可能引起该声像图改变的疾病思考,如瓣膜病变或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左室容量负荷过重、心肌异常引起的左室增大等。然后提示学生:为了证实或排除这些疾病,还需进一步观察什么超声心动图特征?测量什么数据?询问患者哪些临床症状?……以超声心动图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可能的病因,排除不可能的疾病,而得到超声诊断。

逆向式教学法一改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所学知识采用逆向思维法逐步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模拟日常超声诊断的思维轨迹,培养学生超声诊断的思维,能将学生思维由“什么疾病是这种声像图表现”转变到“这种声像图表现有可能是什么疾病”、“为了排除、鉴别这种疾病,我应该做什么”。

三、对比教学法

超声心动图图像存在很多“同图异病”的情况,所以带教老师常采用横向对比教学法,以影像为中心将不同的疾病串联起来,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及巩固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影像诊断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比如同样是“左室增大、室壁变薄、室壁收缩运动减弱”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教师将需要鉴别的两个疾病——扩张型心肌病及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等方面分别进行横向讲解,既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对产生相同图像不同疾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因不明,LVED>60mm,EPSS>20mm;而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发中老年,有冠心病史,有易患因素,ECG有异常表现。通过老师的横向对比讲解,学生不仅对疾病的超声声像图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同时掌握了其鉴别要点,培养了学生同图有可能异病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批评式诊断的思维。

超声心动图也存在“同病异图”的情况,比如高血压病心脏改变,左室向心性增厚,而高血压性心脏病改变,左室腔增大,左室壁离心性增厚。两者的病因均为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改变,而因为病情的发展,导致声像图上表现不同。带教老师对相同疾病病情的发展进行讲解,对比观察不同的声像图,增加了学生对病因的理解,降低了学生的漏诊错诊率。

通过对超声心动图知识横向、纵向的对比,教师尽量把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超声表现、鉴别诊断等知识点、知识线搭建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的知识网,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超声诊断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

超声心动图学与其他影像医学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安排学习超声心动图学,是为了临床医师能更好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超声心动图图像异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临床的症状及体征具有同源性,可互相印证,因此超声心动图医学不能独立于临床医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超声心动图实习带教中,要将超声心动图学教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相结合。

如一10岁儿童初步检查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但是临床听诊提示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杂音,临床医师怀疑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带教教师此时即可穿插讲授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诊断中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的重要意义。该儿童于心脏听诊收缩期杂音最明显的位置,对室间隔进行详细扫查,可见近右室心尖部室间隔肌部的左向右分流五彩血流信号。

五、合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PACS提高带教质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PACS的飞速发展,给超声心动图带教带来了崭新的、更符合超声医学教育需求的教学平台。PACS及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的数字医疗设备所产生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诊断、信息处理的综合应用系统。PACS为所有检查的病人建立各自的影像资料库,这些影像资料可以存储、复制、传输和共享。通过PACS,只需在任一终端上,凭患者的某一个信息就能查找到相关资料,不受时间限制。这些先进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典型的图像相结合,在掌握一定超声心动图基础的前提下,帮助老师更好地讲解、总结知识,加深记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轮训时间短所造成的病种欠丰富的缺点。

作为一名超声心动图学带教教师,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通过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将超声心动图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超声诊断医疗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敬华琦多媒体教学结合PBL教学法在超声心动图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2,368。

[2]罗红缨罗玉玲颜淋林等逆向法教学在医学影像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10,(4),66-67。

[3]袁颖蔡映云陶振钢内科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与“横向”教学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96。

[4]邓燕郭盛兰提高医学影像专业超声心动图临床教学质量初探[J].内科,2012,2,(7),71-72。

[5]姜志荣金利新侯英探索《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融合的教学模式[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