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挑战杯”竞赛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依托“挑战杯”竞赛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郭一

——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挑战杯竞赛被誉为中国的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竞赛,本文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依托“挑战杯”竞赛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的优势与劣势,在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上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挑战杯创新能力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2-0057-02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首要任务。创新教育是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明确发挥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为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指导原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环境等途径,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挑战杯”作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竞赛,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公信力较强的科技创新品牌活动;该竞赛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创新型人才的输出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风靡全球。因此,如何依托“挑战杯”竞赛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值得探索的。

一、“挑战杯”竞赛概述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1]。这两个竞赛项目分别是奇数年与偶数年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随着历届“挑战杯”竞赛的成功运作,学生的作品质量不断提高,参赛水平不断提升,涉及的学科种类逐渐增多,活动影响力逐步扩大,高校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挑战杯”竞赛不仅仅是一次大学生科技成果的大展示,更是造就优秀科技后备人才的良好土壤,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2]。

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情况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活动,由学校团委牵头并落实具体工作,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技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着眼于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挑战杯”竞赛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该校学生在历届的“挑战杯”竞赛中屡创佳绩,影响力大。

随着“挑战杯”竞赛的开展,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出台了《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技能竞赛实施办法》,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立项制度,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并出台相关奖励政策用于奖励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各级荣誉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各个二级系(分院)配备优秀指导教师参与项目指导。这些措施大大调动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从2005年至今,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共组织学生参加了六届浙江省的“挑战杯”竞赛。近年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挑战杯”参赛作品在质量上与获奖层次上不断提高。2006年,该校的作品在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2007年,在首届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中,该校参赛作品荣获一个特等奖;2009年,在浙江省第二届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中,该校作品获得了一个特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学校获得最佳进步奖;2011年,浙江省第三届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中,该校作品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今年,在全国的第八届挑战杯创业创新竞赛中,该校作品已经入围全国总决赛。该校历年获奖的项目数在台州市高职院校中居首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获知,“挑战杯”竞赛培养了该校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科创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业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科技创新在高校中备受重视,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除了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外,还积极宣传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还努力为创新教育创造条件,提供政策、场地与经费支持。例如设立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创业园、淘宝实验室、KAB俱乐部等,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以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还定期举行各种创业沙龙、学术讲座、大学生科技创新报告会、大学生科技创新节,要求各个系(二级分院)成立2个以上各类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强化创新能力。

三、高职院校的优势与劣势

虽然“挑战杯”竞赛日益受到广大学生的亲睐,但是作为高职院校,在开展“挑战杯”竞赛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劣势。那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以及高职教育的特点开展竞赛活动,构建完善的竞赛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是值得研究的。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的优势有:一是环境优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会促使学校产出更多的实际应用性创新成果,易于作品的成果转化;二是学生实践能力优势。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比本科生要强。学生如果被引导得好,则可以出成果。而该校的劣势有:一是起步晚。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时间短,参赛时间更短,参赛经验不足。二是生源质量薄弱。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的素质明显比不上本科生,如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三是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弱。与本科院校相比,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指导教师的整体实力比不上本科院校的指导教师的整体实力。因此,高职院校对于“挑战杯”竞赛要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她,合理利用这一竞赛契机,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四、实践探索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开展“挑战杯”竞赛为契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该校每年提供专项经费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并将其纳入到正常的管理范畴。校级由团委负责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落实资助经费渠道,组织审定学生的创新项目。而系级则做好本系的初评与筛选工作,并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与实验场所。最后由校级团委组织各个专业,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评审,选择优秀的作品并推荐其参加省级比赛。

(一)“挑战杯”竞赛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大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灵魂。“挑战杯”竞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活动他们能“超越”自我,认识自我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挑战杯”竞赛水平的逐年提升,竞赛活动势必需要多种交叉学科和各类专业学生的组合,竞赛活动过程要求能学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能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的创新。因此,在“挑战杯”精神指引下,大学生逐渐养成了追求真知、探索真理、敢于挑战、锐意创新的优秀品格。这些也正契合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3]。

依托“挑战杯”竞赛,可以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训练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如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明确提出以“挑战杯”综合赛事为龙头、以专业类比赛为中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各类技能比赛为支撑的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格局。每年上半年开展“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下半年开展科技创新节,各系举办富有本系专业特色的各种技能大赛。并积极选送作品参加国家、省等各级各类比赛,非常活跃,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该校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的人次达119人次,学生科技兴趣小组近3年来,自制实习实训设备115套,功能全部合格并安装使用在实训教室里。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贯穿于教学中。

在高手如云的“挑战杯”竞赛中,学生的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对一年级学生就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创兴趣。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始实践技能课,技能课由原先的实验论证课改为学生专业实验综合课。要求学生强化实践训练,深入社会,自己设计课题,学生组成由4-6人的实验小组,各组提出实验项目,由指导教师认可后,实验小组开始亲自设计,亲自实验,亲自验证。每个小组在实践结束后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参加专业教师的答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模式。该模式鼓励个性发展,激励科技创新,从而培养出超越常规,超越书本的创新型人才。

(三)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教授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反思发人深省:“目前的教育方法大多是扼杀想象力的。”可见,科学的创新激励制度能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多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以及积极鼓励,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去挖掘他们的潜能,提升创新能力。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积极尝试,制定了《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措施;对参加各级创新类竞赛的指导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课时奖励,对积极参加比赛并获得奖项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与学分奖励,对于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的项目申报成功者给予经费支持等。通过以上具体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并进一步起到引导的作用。

作者简介:郭一(1982—),女,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大学本科,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浙江台州,318000)。

[参考文献]

[1]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官方网站http://www.tiaozhanbei.net/

[2]苏政权,毋福海.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8):401-402

[3]张群,赵薇.论“挑战杯”竞赛与工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