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初中语文学习之我见

许圣聆

◆许圣聆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实验中学550006

摘要:语文作为中国人的母语,对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至关重要。汉语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工具,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正常人的社会化需要言语的社会化,初中语文学习是学生言语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因此,把握初中语文的特性、学习要点,对老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特性要点

初中语文学习是中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辅助作用。要掌握初中语文的特性,结合实际,对学生学习语文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该阶段知识的积累,提升综合素质。

一、中学语文的特性展示

1.知识接受的层次性。知识的学习是分层次的,在不同的学段,甚至不同的场合,知识的学习都具有层次性,所以语文知识的接受也应分层次。有人把语文知识概括为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三个层次。目前人们达成的共识是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前面知识的三个层次就是其工具性,而人文性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联想、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升华,是能力的提升;工具性的作用及效果是显性的、短期的,但人文性则是潜性的、永久的。

2.学习过程的长久性。教材所选范围广泛,古今中外,文白夹杂,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无所不有。这些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工具,了解了人生、世界,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传授讲解把知识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作为以后展示知识的因子。在社会实践中,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天天接触语文的有形知识,但无形的知识为有形的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丰富内容,也在不断提高人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3.知识传授的衔接性。人一生学习知识的两个阶段主要是学校和社会。学校学习是被动的、必要的、有意识的,社会学习则是主动的、次要的、随意的。学习阶段可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层次阶段,各阶段知识的传授具有衔接性。虽然语文知识传授的衔接性不像其它理科知识那么明显,但还是有的。我认为小学传授的语文知识主要是拼音和认字,让学生初步掌握工具,打好基础。人文性的只涉及课本内容的思考和简单的生活常识,激发其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其多样的思维模式和人生态度。

4.学习能力的隐蔽性。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其学习能力是隐蔽的。有的人能力是公开的,如一篇好的文章、论文、论著正是能力好的表现,但其学习过程却是无形的、不公开的,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方法转变过程;而有的人却是隐秘的,如思想认识的提高、能力的提升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5.学习目的的非功利。中学语文教学目的包括品德修养目的和智力发展目的两方面。古人所说的“文以载道”就是指品德修养的目的,而品德修养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教学大纲、教材、教参虽目的明确,但学生未必明确。具体的事例陈述,学生掌握的不应只是故事的趣味性,教师想通过生动的事例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学生只能在以后所碰到的事情中回想体味老师所讲之事。学习是非功利性的,如果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学习,那么效果未必很佳。不仅语文学习如此,其他学习亦然。

二、语文学习要点浅析

初中语文学习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要将老师和学生的状态调到最佳,保证教与学的过程圆满完成,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引导方面:抓住每一堂课。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得法于课堂。语文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抑扬顿挫的朗读,循循善诱的讲解,无不引导我们去感受语文的魅力。语文学习简言之要做到四动: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即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看戏时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上课时也要能听出门道,要抓住要点和重点,要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动手,上课时要边听边记,画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和疑点,记下老师补充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以便使听课过程系统化,以便于以后的复习。动口,就是敢于举手发言。举手发言是与动脑密切相关的,举手之前你已动脑思考了。举手发言益处多多,它能使你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能锻炼你的思维、胆识和口才。

2.学生自修方面:注重平时的积累。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首先,积累基础知识点,包括语文的字音、字形、成语、俗语、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学常识和名篇名旬等。这些知识点数量庞大,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需要你化整为零,逐个去解决。其次,从试卷中获取的还有看不到、摸不着的财富——解题技巧。最后,课外读物就好像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通过看书,我们积累到的是阅读能力,是语感,是写作技巧。

三、结束语

语文学习是一个多方面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全面发展有赖于语文素养的提高,保证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的发展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因此,重视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学生自身提高修养的需要,更是国家素质教育水平提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7,第2期。

[2]樊大荣激发兴趣,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2)。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