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

蒋健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最晚在治疗1周后,血肿体积均减小至发病时的10%以下,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术后即减小为发病时的10%以下(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有效避免患者神经功能缺失,降低应激性胃粘膜损伤、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

脑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预后不佳等特点,发病群体大部分为老年人[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据相关医学数据统计,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疾病患者总数的15%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新型手术方式,为探讨其在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对此开展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按先后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8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3]。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4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1.6)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4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9±1.8)岁。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均在30~80ml之间,属于中等量出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即血肿侧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术后给予相关治疗,包括常规脱水、止血、护脑、改善微循环、防治应激性溃疡和继发性发性癫痫、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预防和治疗继发的坠积性肺炎、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前根据CT定位,确定手术穿刺点,穿刺点的选择应尽量避开翼点和侧裂区。由穿刺点锥开颅骨,以12-14号侧脑室引流管套针芯对准血肿腔穿入。穿刺至血肿边缘时,即有血肿液、血性脑脊液和液态血肿引出,逐渐将穿刺针推入血肿中心,退出针芯后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末端接注射器给负压抽吸,可能吸出部分固态血凝块,具体血肿抽吸量根据术中抽吸难度来定。术后每日三次向患者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动态复查头颅CT,患者颅内残余血肿小于原血肿体积10%即可拔出引流管。期间同样给予相关治疗,包括常规脱水、止血、护脑、改善微循环、防治应激性溃疡和继发性发性癫痫、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预防和治疗继发的坠积性肺炎、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BI)和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评分根据1995年我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血肿清除情况根据脑部CT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治疗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肿清除情况比较

治疗前监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为(48.6±2.4)ml,对照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为(47.8±2.2)ml,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为(4.2±0.8)ml,对照组患者的血肿体积为(3.4±1.3)ml,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等特点,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调查显示,脑出血患者中约有67%的患者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3]。多数的临床治疗也已经证明开颅手术治疗虽效果立竿见影,但创伤大,术后患者恢复慢,神经功能缺失明显,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信赖[4]。

我院针对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最晚于治疗一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均缩小至发病时的10%以下,少数患者在颅压高的情况下,穿刺时即有大部分血肿可由引流管抽出,从而达到及时减压的效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5]。

参考文献:

[1]那辉,王运杰,葛玉林,关书明,石富磊.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附82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7(02):21-23.

[2]陈威,易佳.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05):57+59.

[3]马舒贝,王苏平,范铁平.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内科治疗及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01(11):22-23.

[4]云孝慧.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09(06):16-18.

[5]万刚,黄勇,李爱民.改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2(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