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评价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等基底)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取84例、2019.10~2020.10时间段内本院科室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属中等基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各42例,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ld、3d 颅内压水平较对照组均呈更低水平,术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呈更低水平 (P<0.05)。结论: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等基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显著。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中等量基底节区 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 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基底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中等基底脑出血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最晚在治疗1周后,血肿体积均减小至发病时的10%以下,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术后即减小为发病时的10%以下(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基底脑出血,可有效避免患者神经功能缺失,降低应激性胃粘膜损伤、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基底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临床疗效、发病3个月后死亡率以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结果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无效、恶化死亡率分别降低到16.67%和10%,总有效率达到73.33%,说明在改善患者功能缺损方面作用较强。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并发症为呼吸道感染、胃出血、电解质紊乱、再出血、心衰、颅内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5例占16.67%,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电解质紊乱均为6.67%,颅内感染和心衰各占3.33%。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手术创伤较小,颅内血肿清除比较彻底、快速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是可供临床选择。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原发性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类型,约75%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出血部位以基底多见。目前,对中量(30~40ml)出血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仍存争议。天津市环湖医院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锥颅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42例中量基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探讨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法,笔者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在高血压基底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脑出血患者52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2例术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例数分别为11例、23例、11例、4例和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好、损伤小、病残率低的手术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脑出血术后血肿腔再出血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2例基底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对其中36例术后血肿腔再出血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血肿腔再出血率为18.7%,再出血与手术方式无关(P>0.05),术中止血困难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止血顺利者(P<0.05);手术时间6h内早期手术者血肿腔再出血发生率高于6h以上者(P<0.05);术后收缩压高于180mmHg者血肿腔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收缩压低于180mmHg者(P<0.05)。结论尽早进行手术、控制术中止血困难因素、术中术后控制好血压,有利于减少基底脑出血术后血肿腔再出血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术后血肿腔再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脑出血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为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底脑出血患者19例,其中左侧基底脑出血10例,右侧基底卒中组9例。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的患者或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者12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汉诺塔试验(TOH)分别对左右侧基底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基底脑出血组在WCST错误率、完成分类数、TOH时间显著差于对照组。左右比较显示左侧基底脑出血组在WCST保持性反应率和TOH时间显著好于右侧基底脑出血组。结论基底脑出血患者表现有多项执行功能障碍,且左右基底出血组有所不同,提示可以根据基底损伤的部位选择康复训练项目。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执行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锁孔内镜和开颅治疗基底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锁孔内镜组28例和传统开颅组30例基底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和再出血率,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对两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锁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组(92.1%±3.9%vs86.5%±9.1%,t=3.007,P=0.004),锁孔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颅组(138min±15minvs232min±16min,t=-23.041,P=0.000),锁孔内镜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开颅组(21.4%vs50.o%,χ^2=5.119,P=0.024)。两组术后GOS预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Z=-1.754,P=0.079)。结论锁孔内镜是一种治疗脑出血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锁孔 神经内镜 微侵袭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简易的定位方法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脑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2年收治的基底血肿26例,经过CT简易定位后行颅骨钻孔软通道外引流,术后注射尿激酶、定期复查头颅CT,随访3个月,按照ADL评分法进行预后评估。结果本组病例26例,穿刺全部成功,成功率100%。3例穿刺时出现穿刺道出血,自行止血,2例迟发穿刺道出血,无丘脑损伤。其中1例有少量血肿残余,死亡5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继发血肿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亡率19.20%。存活21例,占80.76%。本组恢复良好14例,占53.8%,生活自理4例,占15.4%,卧床靠他人护理13例,占50.0%。结论CT定位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基底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钻孔引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底脑出血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基底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uel-Meyer、ADL评分及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底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获得理想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单发于基底、丘脑、脑桥等部位,其他脑同时出血相对少见,仅占全部出血性脑卒中的5.6%,而双侧大脑对称性出血极为罕见。文中报道1例双侧基底对称出血病例,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基底节区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将具体分析基底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60例基底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患者,并把这些患者人群作为观察组。另外,还要选择同期60例基底动静脉畸形没有脑出血的患者,把这些患者作为对照组。接着详细分析观察组脑出血的类型和出血量,再对比二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的首发症状,对比动静脉畸形的具体部位、对比动静脉畸形大小、对比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对比动静脉畸形深静脉引流等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出血类型,丘脑局灶性出血5例,出血量7~18ml,脑出血破入脑室34例,出血量17~52ml、尾状核头出血12例,出血量9~18ml。观察组年龄要比对照组低些,高血压患病率,动静脉畸形发生率,动静脉形深静脉引流率应该高于对照组。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发现,基底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年龄,高血压、动静脉畸形部位,动静脉畸形大小等都包括在内。

  • 标签: 基底节区 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基底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及其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分析总结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9例双侧基底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入院时脑出血意识分级均为四级,哥拉斯格昏迷指数(GCS)评分9分以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Ⅲ级(生活部分自理)3例,Ⅳ级(卧床但有意识)2例,Ⅴ级(植物生存)2例;术后2个月死于再出血1例,另1例术后3个月自动出院。结论术前根据血肿部位和大小、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以及治疗方式和手术径路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地保全患者尚未缺失的神经功能作为选择治疗的主要考虑并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灶性脑出血 基底节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