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穴结合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药穴结合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张云新

张云新(广东惠州龙门平陵镇中心卫生院516820)

【摘要】目的:探讨药穴结合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痛风性肾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仅口服别嘌醇治疗,200mg/次,qd;治疗组给予固肾泄浊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以4周为1疗程,2疗程(8周)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检验血尿酸(UA)、血肌苷(Scr)、尿素氮(BUN)含量及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2.7%(χ2=2.78,P<0.05);两组治疗后BUN、Scr、U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t=2.78,t=2.81t=2.75,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Scr、U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2.68,t=2.71,P均<0.05);症状开始改善时间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并发症(P>0.05)。结论:运用固肾泄浊汤联合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压豆治疗法对痛风性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患者在用药后肌酐、尿素氮等相关指标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

【关键词】痛风性肾病药穴结合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077-02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嘌呤代谢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导致出现严重的慢性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发生结晶反应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腔内沉积,引起的肾脏损害疾病[1]。目前西医治疗多依赖秋水仙碱、别嘌呤醇、苯溴马隆等药物,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但副作用大[2]。本研究长期应用固肾健脾,祛湿泄浊为法的固肾泄浊汤联合具有益肾健脾、泄浊之功,耳穴压,采用王不留行籽压豆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相关指标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现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早期有痛风性肾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4(平均年龄48.3)岁,患病时间1~13(平均4.2)年;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4~66(平均年龄47.8)岁,患病时间1~13(平均5.1)年。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仅口服别嘌醇治疗,200mg/次,qd;治疗组给予固肾泄浊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以4周为1疗程,2疗程(8周)后统计疗效。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两组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停止治疗后症状再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后检验血尿酸(UA)、血肌苷(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24hu-TP)含量。

1.3效果评价[3]显效:症状、体征均已消失,血尿酸水平<360μmol/L,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50%,24h尿蛋白定量的下降幅度>1/2,尿β2-MG水平降至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血尿酸水平<420μmol/L,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20%但<50%,24h尿蛋白定量<1g,尿β2-MG降至正常水平无效:症状、体征没有明显改善或病情恶化,实验室指标未能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2.7%(χ2=2.78,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两组治疗后BUN、Scr、U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t=2.78,t=2.81t=2.75,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Scr、U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2.68,t=2.71,P均<0.05),见表2。

2.3两组症状开始改善时间和复发率比较症状开始改善时间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并发症(P>0.05)。

3讨论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嘌呤代谢出现严重紊乱,使尿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多,或者肾脏尿酸的排泄出现障碍,血尿酸在患者体内明显增多,尿酸盐结晶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腔发生沉积,而导致出现的慢性间质性肾炎[4]。该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升高的具体持续时间和幅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5]。固肾泄浊汤方中的党参15g和黄芪25g具有益肾健脾功效;蚕沙15g、萆薢12g、土茯苓15g、茯苓15g、苍术15g、泽泻15g、玉米须30g具有清热利湿泄浊的功效,可以保证邪有出路;丹参15g、当归12g、大黄8g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5]。全方药物合用具有益肾、清利、泄浊的功效,从而达到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现代临床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萆薢、土茯苓、泽泻、生大黄可以使尿液碱化,对尿酸的排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血尿酸水平降低;玉米须可以使尿蛋白量降低、对肾功能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苍术、蚕沙可以达到解热、镇痛、消炎的效果;黄芪、党参、茯苓可以使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丹参、当归可以使肾脏微循环得到改善[6,7]。本研究对痛风性肾病60例,分组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检验血尿酸(UA)、血肌苷(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24hu-TP)含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两组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停止治疗后症状再次复发情况表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BUN、Scr、U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Scr、U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运用固肾泄浊汤联合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压豆治疗法对痛风性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患者在用药后肌酐、尿素氮等相关指标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会出现并发症,治疗后的复发率非常低。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61-362.

[2]吴欣,陶冶,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1):68-7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56-157.

[4]蒋季杰.尿酸肾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9,16(12):224-225

[5]施桂英.痛风-降尿酸治疗的新策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11(3):129-131.

[6]曹建夫.益肾清利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现代诊断与治疗[J].2012,23(6):864-865

[7]MohandasR,JohnsonRJ.Uricacidlevelsincreaseriskfornew-onsetkidneydisease[J].JAmSocNephrol,2008,19(12):225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