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囊性增生36例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囊性增生36例效果观察

朱晓星吴前进李素芝

朱晓星吴前进李素芝

(西藏军区总医院850007)

【摘要】目的:探讨托瑞米芬在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确诊为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应用托瑞米芬40mg,口服,

1次/日,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托瑞米芬对乳腺囊性增生病,治疗效果肯定。结论:托瑞米芬用于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的治疗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囊性增生托瑞米芬雌激素拮抗剂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36-02

乳腺囊性增生(CystichyperpLasiaofbreast)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30~50岁中年妇女发生率高达30%~50%[1-3]。目前认为本病多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孕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其重要病因。

托瑞米芬(Toremifene)是雌激素拮抗剂他莫昔芬的衍生物,我科自2013年始将该药用于治疗门诊确诊的乳腺囊性增生患者3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所选3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介于18至55岁,病程半年至数年。所有患者均有双乳房反复疼痛症状,体检乳房触诊可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中等硬度、活动性可、边界不甚清楚的肿块,可有触痛。除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均经我院乳腺彩超、钼靶X线摄影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明确诊断。

1.2方法

所有患者经B超或钼靶片检查提示:乳房内散在斑片状、云絮状高密度影或结节状肿块影。经细针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腺泡或导管过度增生,腺管内乳头状增生,末梢导管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可伴有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排除乳腺癌。所有患者均给予托瑞米芬40mg,口服,1次/日,连服3个月后停药。停药后再行乳腺钼靶X线摄片和乳腺彩超检查,并与治疗前的对比,从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显示的肿块直径来评估疗效。

2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经连续口服托瑞米芬治疗3个月后,肿块、疼痛完全消失者16例,判定为治愈。直径缩小一半以上且疼痛消失者10例,判定为显效。肿块有所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者5例,判定为有效。病灶肿块仍然无变化,疼痛无明显减轻,或单纯疼痛减轻而肿块无缩小者5例,判定为无效处。后者建议再行细胞学穿刺检查,必要时行局限性手术切除。本组采用托瑞米芬治疗有效率为86.12%(31/36)。

3讨论

乳腺囊性增生,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稍导管高度扩张,从而形成的以囊肿为主要特征,同时可能伴有一些其它结构不良的病变。它与乳腺单纯性增生病的区别在于该病的增生可转向不典型增生,存在有癌变的可能,约有2~4%的癌变可能[4],我国于1987年将其列入癌前病变之一。对于囊肿较大或有癌变可能性较大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局部病灶,但手术切除给予患者留下身体与心理上的创伤。保守治疗目前仍以雌激素拮抗剂为主,但大量文献显示大剂量雌激素拮抗剂有致肝细胞癌、子宫内膜癌、增生性结节及视网膜退变等不良反应,这限制了其在乳腺囊性增生的广泛及长期使用。

他莫昔芬是一种非甾体抗雌激素药,它和雌激素竞争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并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与雌激素依赖基因结合,从而下调由雌激素引起的蛋白合成,阻止细胞分化和增生,从而起到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因其还有较弱的类雌激素作用,长期使用他莫昔芬可诱发子宫内膜癌和肝细胞癌。而托瑞米芬是他莫昔芬的衍生物,其抗雌激素的机制与他莫昔芬相同,但无他莫昔芬的类雌激素作用,因些它对子宫内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副作用小,可作为长期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药物。我们采用托瑞米芬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总有效率达到86.12%。托瑞米芬可消除乳腺囊性增生肿块,阻断或延迟增生向不典型增生发展,减少癌变可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辉.现代胸外科急症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33.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3.

[3]贝政平,何继永,杨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25.

[4]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