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李金库

◎李金库(河北唐县第四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129-01

摘要:有效教学的目的是要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最终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只有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成效;改革;优化

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演变,“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开始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生物教学成效的提高,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运用探究法开展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经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教学法组织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其以一组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学习,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例如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想”这一重难点,可以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运用演示法开展教学

直观演示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仪器演示法和多媒体模拟是通常被采用的演示方法。除了仪器演示之外,多媒体模拟可以在微观知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直观演示仪器实验难以完成的生物演变过程,提高教学形象程度。例如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演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行为变化”详细分析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动画模拟方,将细胞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周期性变化过程这样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教学成效。

三、运用辩论法开展教学

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的一些不同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点与理念的交织与碰撞之中,运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生物素养。例如,在生态保护内容教学中,有教师针对学生“先发展再保护环境”和“边发展边保护环境”这样两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引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运用教师的感染力开展教学

老师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德高望重、业务精湛、学识渊博的老师,学生自然会表露出敬仰之情,学习主观性强,愿意接纳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完成所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平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学生中形成了晕轮效应,学生的认可度增加,对于老师更加信服。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三点:一是“以人为本”,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导向;二是“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把学生当作“教学之本”,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真正去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由成长。教育不能“抓大放小”,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而是关爱优等生,不岐视而是鼓励后进生,不漠视而是重视中等生,使学生在与教师真诚交流、沟通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在教学中,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和增强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集中学生的听课和学习的注意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的个人魅力,带来的便是对学生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良好的课堂秩序,为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情感基础。

五、联系生活开展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少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课程,却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学问题,不懂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新课标也明确要求生物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服务生活。这无不要求生物课堂教学追求生活性。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生活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而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与生活的各方面都密切相关。生活是学生学习的不可缺乏的认知停靠点。生物学教学要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显得空洞、枯燥,而具有趣味性,这样也拉近了生物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教学几乎都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如“如果青菜发生了萎蔫现象,怎样使青菜变得鲜嫩?”“把青菜泡在清水中,菜叶中的水就得到了恢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青菜细胞吸水了。”在这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出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在底浓度溶液中细胞吸水的原理;并利用这个原理,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的庄稼长不好,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烧苗”现象等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与信心。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正是因为学生有“实际生活”作为认知停靠点。

六、在教学中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滩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创造必然就会遇到挫折和阻挠,有时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挑剔。这就需要创造者的勇气和胆魄,需要创新者的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任何一个人,如果缺乏勇气和胆魄,惧权威,畏困难,怕失败,那么,他的首创精神和想象力就会受到束缚,创造潜能最终也会丧失殆尽。历史教材中从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不畏权贵、坚持“神灭论”的范缜;从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监禁七载而毫不动摇的布鲁诺,到跑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终写成《史记》的司马迁。……这些鲜明的具体的历史人物,对于提高学生的勇气,坚定学生的创新信念,磨砺学生创新意识具有极大的益处。

有效教学不能只体现在观念上,更要贯彻落实在行动中,不能片面地追求教学新形式、新方法,在课堂教育中为活动而活动,为故事而故事,否则不但没达到课改的目的,反而浪费了时间,与有效教学精神实质背道而驰,成了无效教学,而是要辩证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现象的出现。教师需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合理选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方法,避免教学的主观随意性,避免在形式与内容关系上舍本求末,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根据高中生物教学特点,走优化课堂教学之路,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的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