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创新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创新教育

李孟娟

李孟娟(四川省梓潼中学校四川梓潼622150)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教育决定着人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所以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但现如今有个别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明显束缚了学生的个性,使其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中积极去感受、体验,并以讨论、练习、实践为辅。力求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创新为主轴。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创新水平和创新速度将成为经济长期可待续发展的驱动力。然而知识能否创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这种精神、意识和能力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更是来自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当人们重新面向可待续的教育发展方向时,已经认识到应该将教育确认为人类和社会充分发挥其潜能的一种过程,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决定知识创新水平和创新进程的是人。可以说教育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因而,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世纪的需要。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于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由于在传统教育中存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陈旧和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来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迫使学生走进“读死书”、“死读书”的“死胡同”。

在教学要求统一性、实施强制性的情况下,其结果造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于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正如江泽民所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改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去简单划一的教育制度。”而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更是如此。

就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而言,它在着重于教导运动的方法与技术,教师亦以其意同目标及固定内容为其努力学习的方向,以增强体质为主以及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一言堂教学。而一项运动的学习大都是从感觉、反应、体验上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篮球的学习,可由个原地左右换手传球开始,依力量强弱快慢、上下左右、站着或坐着或躺卧着、不同身体姿势的变换等,进而由两人或多人的互动、对物体作各种不同方向的互动等,变幻各种多彩多姿的练习方式,制造出多元性的思考,如此可以发挥出个人最大的潜力。所以要重视学习者的自我创造,使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从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同时,观察、思考、练习、引导是在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及生活经验基础上,由观察、思考、练习、引导四个过程组成,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以感受、体验为主,以讨论、练习、实践为辅。观察主要是指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技术动作图解,教学模型、或图片、教学带、VCD光盘等;而思考是通过第一步观察到的东西进行想象、分析,从心里去感受、去体验;练习是在第二步思考过后,自己亲自去练习,从身体练习中去体验、感受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原因,使其对正确的动作及其规律的感悟。引导是通过学生观察、思考、练习后,学生就其观察到的、思考到的、体验到的东西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把学生这些东西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练习,纠正错误动作。那么观察、思考、练习、引导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

一、观察、思考、练习、引导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就观察、思考、练习、引导而言,它本身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意识上求创新。不惟师、不惟书、不惟权威、敢于质疑问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二、观察、思考、练习、引导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观点新颖,别出心裁,能打破常规,不受习惯思维及习惯势力的影响。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所谓想象,并不是胡想乱想,而是对过去经验和巳有记忆表象加工改造,构成新象或观念的心里过程,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努力把学生的想象调动起来。

三、观察、思考、练习、引导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德。

观察、思考、练习、引导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经过让学生不断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耐心,与人讨论的合作精神。

四、要在体育课中实施创新教育,在课堂设计方面体育教师还必须做到“四主”“四导”。

1、“四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创新为主轴”。

“教师为主导”它应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法与辅导相结合”的最佳体现。“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最佳体现。

2、“四导”,即“导趣、导疑、导探、导创”。

其中“导趣”是基础,“导疑”是在认知领域的发展的开始和转化,是情感支配下步入自我探究的切入点。“导探”是学生进入能动性阶段的自我学习潜能的发挥,“导创”是学生步入运用综合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去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阶段。这四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但它是动态的能动性的整体发展过程。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更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创新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学生在运动中的创新或提出创新性的建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