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1

2014—2015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罗巍刘宏莹陈国龙朱启莲田兴华高泽琼阎

罗巍1刘宏莹1陈国龙1朱启莲2田兴华3高泽琼1阎薇1阳继慧1

(1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贵州清镇551400)

(2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感科贵州清镇551400)

(3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清镇551400)

【摘要】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细菌耐药及临床用药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结果: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集中发生在老年、基础疾病较多及病情危重患者,感染的细菌几乎全是革兰氏阴性菌,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的药物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二、三代头孢及左氧氟沙星等。结论:结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耐药情况,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比较合理。

【关键词】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用药情况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59-03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类型。为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细菌耐药及临床用药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故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3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7月—2015年6月通过院感管理系统上报并核实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138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6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有82例,占59.42%。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上述病例进行查阅并填写“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情况登记表”,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2.结果

2.1科室分布

此次调查发现发生感染前五位的科室所占比例总和为73.9%,各科室具体

情况见表1。笔者分析其原因是:有的科室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比如心血管神经内科和消化呼吸科内科;有的科室患者病情较重,比如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基于上述原因上述科室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2.2药物利用情况

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药品是否滥用的指标,如果DUI>1表明医生用药日剂量大于该药品的限定日剂量,用药不合理。药物利用指数(DUI)=DDDs/总用药天数,DDDs(用药频度)=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此次调查结果见表2,部分药品DUI>1,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与限定日剂量的确定严重有关。药品限定日剂量(DDD)制定原则,其主要描述的是某药品主要适应症的成人日均维持剂量,在药品说明书对起始剂量描述明确的情况下,有时候会以最小初始计量作为药品的维持剂量(此处有引用文献)。第二,与此次调查对象发生的是院内感染有关。院内感染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病情较严重,细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很有可能超过限定日剂量。

2.3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调查发现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几乎全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以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为主,分别占到48.28%和44.83%,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其中排名前三位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它们对碳氢酶烯类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药物的敏感性仍然较高,具体的耐药情况详见表4。

备注:R表示耐药,I表示中介,S表示敏感;空白表示此药对此细菌无判断标准

3.讨论与分析

从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碳氢酶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尤其是含舒巴坦的制剂)、三代头孢菌素及呼吸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仍然较高。同时,我院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排名前列,由此可见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是比较合理的。但从此调查的情况发现,仍然存在个别不合理情况:比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替硝唑注射液、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等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情况;阿奇霉素[1]连续用药时间14天等疗程不合理的情况。可见,加强临床医生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同时加强病原学送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辉瑞制药.注射用阿奇霉素(希舒美)说明书.

作者简介:罗巍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