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改良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走进新课程改良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

秦红莉

秦红莉

(襄樊市九中湖北襄樊441000)

【摘要】摒弃旧的教学模式,改良课堂环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感知、认识音乐,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实践;综合艺术;课堂环境

当代的人才培养有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在当前倡导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的形势下,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我深深的感受到摒弃传统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改良课堂教学,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务。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来感知、认识音乐,获得审美的满足,并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现就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1.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运用综合的艺术,让学生多方位地感知音乐、认识世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十分迷恋音乐。我想让每一个动听的音符流淌进学生的心田,滋润每一个渴望陶冶的心灵,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渐渐体悟到,仅从音乐去谈音乐,路便越走越窄。生活的丰富多彩赋予了音乐复杂而多样的表现方式,我们如果不能调动学生认知世界的多种潜能,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会对世界的认识产生片面性,就会缺乏丰富的情感。音乐虽然是听觉的艺术,但只把音乐局限于听觉的层面,音乐就无法具有真正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通过听觉的感知,能刺激起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达到丰富人们的情感,音乐方显现出其真正的魅力。这种认识使我加深了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于是我试图在教学中进行改革,让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使音乐表现世界的丰富性得到全面而完美的体现,同时也使学生从多方位准确、深层地感知音乐,这样做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枯燥的乐理知识的时候,我将概念性的东西和美术作品相联系,别有一番情趣。例:在讲解乐理知识“基本音级、变化音级及其之间的音距关系”的过程中,我画了两幅“通往音乐殿堂的彩色阶梯”,其中一幅阶梯的构造,是用七种色彩按着基本音级的音距规律画出,即E音到F音为半级,其它各音之间为整级台阶,让学生去感受,我们向往、崇尚的音乐殿堂就是踩着这美妙而又有特定闻距关系的阶梯登上去的。另一幅阶梯的结构,以“加入变化音级后的音距规律”为样式,除了三、四级台阶外,其他每个台阶之间又

多出一个色彩相近的小台步,好比两个基本音级间的变化音级,让学生们知道,有了变化音级,音乐就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升华,而美术作品也在本来单一的画面上,形成了新的色彩和生命力,焕发了新的活力。这不正是音乐与美术的完美结合吗?这样的结合学生乐于接受,也使他们更形象地理解了音乐知识。

又如,在教唱新疆歌曲《塔里木河》时,我给学生们播放了这首配有新疆人文景貌的MTV,学生们一边聆听悠扬、热情的旋律,一边通过流动的画面感受塔里木河两岸,那山青草绿、牛羊肥壮的优美景色,以及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学生们沉醉于跳动的旋律中,情绪也随之波动着,学习的兴趣渐现浓厚。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具体而形象的体现,使本来在内容上具有抽象性的音乐具有了生动性,它真正的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上把音乐和电视这种综合的艺术恰到好处地融和到一起,达到了音乐与情感共鸣的境界。

通过以上的教改实验,我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对学生的艺术陶冶至关重要。过去那种过分专业化、技巧化的教学模式,看似自成系统,但实际上却犯了致命的错误。事物是相通的,世界是综合的,而表现世界,认识世界必然需要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尤其是以审美教育为主体的基础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意义在于“综合”的理念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性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话和谐发展。

2.优化音乐课堂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质上是情感教育,它与师生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因此,我认为环境的创设很重要,这里的“环境”是指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民主武的师生关系;以民主的态度,探讨的口吻,启发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尽量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从而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这种环境是由师生共同营造的,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在艺术的强烈感染下,学生可以自由想象,大胆创新。充分激发了学生中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在优化音乐课堂环境上,我认为应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1营造民主的环境有利于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在音乐课堂中建立良好的民主环境关键靠教师,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爱护着他。民主的环境,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冒险。这种品质是创新意识萌发的首要条件。如在讲课中,学生提出对作品的自我理解和看法时,应给予肯定,正确的还应立即采纳。例如:有一名学生在跟着《踏雪寻梅》的伴奏音乐演唱后,觉得速度太慢,无法表达雪后寻梅的喜悦心情,提出应该重新制定速度。这是多么难得的创意,我为这位敢于打破常规的学生叫好。可见,处于这种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探索,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不受压抑的萌发。

2.2创设愉悦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愉悦的环境使人产生好心境,从而带来灵感。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去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增强教学内容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如可以欣赏美术作品。观看录像资料,运用多媒体,以及利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载歌载舞地范唱等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从而养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例如,在练耳课上,我用三角铁、碰铃、木鱼、响笛等打击乐器,将它们配上一定的节奏让学生来敲击,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乐此不疲,还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了多个节奏组合。这一创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常用节奏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每个学生创作的兴趣和创作激情。

2.3构造激励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这一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激励,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在教学中多多给予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一句:“谁能把学的歌曲,自弹自唱给大家听?”“谁能给这段节奏配上好听的旋律?”等等,这样他们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有时,

学生的创作作品不够成熟,甚至出现偏颇,教师也不应该立即做出否定性评价,而应及时予以指导,相信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长久下来,那些原来对创新无兴趣或有畏惧感的学生,都会在“激励’’的推动下,产生创新的兴趣。

2.4建立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创新水平。教师应善于营造竞争的环境,让学生形成和谐的比、学、赶、帮的学习风气。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超越同学,甚至超越师长。如教学中开展一些小型演唱会、乐理知识竞赛、优秀作品展示等,这种良性竞争能促使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在不断追求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音乐教育者必须具有宽广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影响音乐教育的各种因素给予高度重视,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来感知音乐,以他们所接受的音乐的广度和宽度来影响其它素养的提高。同时,音乐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休养,不断完善自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环境与心理的和谐,以崇高的理想,丰富的知识,优美的语言,高雅的气质及饱满的热情来熏陶、感染、启迪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信念,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知识,唤起学生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体系尽快走入课堂,来繁荣教育,顺应新时代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