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预防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针刺麻醉预防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临床研究

赵晶1仲丽丽2,3*

赵晶1仲丽丽2,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40中国;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150040

【摘要】目的:针刺麻醉对手术患者在术中除了辅助镇痛的作用外,还能激发体内的调节机制,增强机体细免疫功能和抵抗缺血的能力。用于阑尾切除手术中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手术创伤引起应激反应,因此,对推广针刺麻醉在手术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方法:1.选择急诊阑尾炎手术患者ASAⅠ-Ⅱ级6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均使用硬膜外麻醉,药物为1.6%利多卡因和0.6%罗哌卡因混合液,麻醉平面控制在T10~S范围内。观察组配合使用电动针灸治疗仪进行针刺麻醉,手术前取双侧内关、合谷穴进针,2~100Hz疏密波交替,以患者能耐受但无疼痛为度,于术中使用进行阑尾切除术,直至关腹。3.观察辅助药物(咪唑安定或地佐辛)的使用,疼痛分类(疼痛消失、疼痛减轻、无效及所占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疼痛完全消失22例,疼痛减轻11例,无效11例,分别占71%、24.9%、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针刺辅助麻醉用于阑尾炎切除手术中麻醉效果更佳,更能抑制麻醉手术带来的牵拉反应。

关键词:针刺麻醉;防治硬膜外麻醉;牵拉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

一般资料采集2013年-2014年我院急诊阑尾炎手术患者60例,年龄14~55岁,ASAⅠ~Ⅱ级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两组无过敏性疾病史,无凝血功能障碍,无胃溃疡病史。

麻醉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麻醉辅助硬膜外麻醉(T11~T12)向上置管,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麻醉方法两组均使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配合使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科林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电麻仪进行针刺麻醉,取双侧内关、合谷穴于手术前进针,2~100Hz疏密波交替进行,以患者能耐受但无疼痛为度,于术中快进行阑尾切除时开始进行,直至关腹。

观察指标辅助药物(咪唑安定或地佐辛)的使用疼痛分类疼痛消失、疼痛减轻、无效及所占的百分率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疼痛明显减轻了。

结果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手术过程中创伤,失血,乏氧,疼痛,冷热,恐惧和各种麻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机体各种功能和代谢变化过程。【1】麻醉和手术部位引起刺激,是导致手术过程中应激反应主要原因,也是疼痛主要原因。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痛感觉往往产生一系列躯体和内脏反应,与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疼痛除造成病人痛苦外,使患者生理心理和情绪不协调,必须有效地解除。手术后能让病人即使是短时间的睡眠,对恢复也有很大帮助。针刺麻醉作用特点,不仅降低患者恐惧紧张情绪,还能提高镇痛阈值和耐痛阈,既能抑制体表痛,也可以抑制深部牵拉反应,降低深部痛觉分辨力,又提高痛阈标准,是围手术期病人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讨论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针刺复合麻醉做急诊阑尾炎切除术60例,坚持用中医针灸原理为指导,重视辩证施治,合理使用与针刺效应有协同作用的辅助镇痛药物,具有使用安全、减少了术中伤口疼痛,生理干扰少等优点,但尚存在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理想等问题。针刺对近神经节段区域镇痛效应根据研究用较弱的手针和电针刺激穴位观察到镇痛和痛阈值升高现象,大量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机理与脑内抗痛系统调节和参与有关。鉴于针刺麻醉的应用,使针麻成功率有所提高,成功率达90%。患者在进行阑尾炎手术前处于清醒的状态下行硬膜外麻醉时,术中往往出现牵拉反应,表现为恶心、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症状,而使用镇痛镇静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呕吐、呼吸抑制,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风险。【2】有临床实验表明抗炎症细胞黏附是针刺调控心肌保护通路之一。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复合心脏手术病人麻醉,术后心肺并发症少,减少了围手术期用药。减少了炎症因子释放,减轻了线立体损害。抗调亡、抗氧化、抗粘附、抗应激、免疫调控作用。【3,4】我们近年于阑尾切除术中以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硬膜外麻醉减轻了腹膜切开时引起的牵拉反应等,减少手术中疼痛,效果满意。本组实验,表2组表明,实验组采用针麻辅助硬膜外麻醉组比单纯硬膜外组疼痛减轻比例明显增加了,说明了针刺麻醉辅助硬膜外麻醉明显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术中牵拉痛。若增加刺激部位和频率,更能使术中内脏牵拉反应减少,分散了患者注意力,提高麻醉效果,抑制内脏痛的作用,提高了针麻疗效。

结论针刺与硬膜外复合麻醉既减少麻醉药用量又对机体有调节作用,对手术牵拉反应具有保护性抑制作用,使循环系统更稳定,可作为阑尾炎手术麻醉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许建阳,王学勇,张元,邱德文-《上海针灸杂志》-2005-01-25

[3]卢中平,王祥瑞,孙大金。电针刺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中IL-8的作用机制[J].针刺研究,2003,28(3):210-213.

[4]王祥瑞,陈长志,周嘉。电针刺激和缺血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功能的保护[J]中国针灸,2001,21(12):739-74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课题项目(LBH-Z1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