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政背景下的“择校热”——兼论绩效工资及教师流动政策对择校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3

教育新政背景下的“择校热”——兼论绩效工资及教师流动政策对择校的影响

唐棣之

编者按:2010年两会期间,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们对幸福生活认定的一个重要内容。”2010年的中小学招生工作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和江苏实行教师流动政策之后的第一年。那么以促进教育均衡为目的的教师流动政策是否对择校热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呢?

教育新政背景下的“择校热”

——兼论绩效工资及教师流动政策对择校的影响

唐棣之

一、绩效工资使择校更加火爆?

【家长声音】

来自鼓楼区的黄女士告诉我们:“年前就听到一些风声,说今年的择校名额会非常紧张,很多学校都在收紧择校名额。于是我们在年前就做了准备,多方托人打听,在龙江小区买了一套芳草园小学的学区房。最近,我们已经到学校问过了,孩子在这边上学基本上是没问题了。”尽管为了买这套学区房黄女士一家贷款近90万元,但她依旧很开心,一方面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另一方面她所买的这套学区房在当前楼市低迷的情况之下,从年前的19800元每平方米涨到现在24000元每平方米。她笑言:“等过几年孩子上完小学,再把房子卖掉,资源重复利用嘛!这样算起来,获得的收益足够孩子以后上学的费用了,不仅省下了择校费,说不定还可以赚一笔呢!”

而与黄女士相比,来自鼓楼区的周先生就没那么“幸运”了。周先生告诉记者,年前他就到处托人找关系想让孩子进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为此他也没少送礼。但年后,对方就将他送的礼物和钱退回来了,说是今年实在太紧张,办不了。采访中,周先生显得很无奈,“学区房太贵,我们根本就负担不起,本来想找关系花15000元择校的,现在看来也没戏了。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我真的是愁死了。”

不仅仅是周先生着急,很多家长都表示了担忧。不少家长表示,以前学生择校,15000元的择校费甚至还可以讲价,而今年就是想出15000元甚至更多的钱也很难择校了。

【教师心声】

采访中,南京一位名校的教师告诉我们:“学校2009年就控制择校生了。以前学校的班额比较大,甚至有的班级达到了60人;而一些小班化学校,一个班的学生都是在28人以下,甚至一个班10多人,教师的工作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名校学生很多是择校来的,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特别高,老师工作起来非常累。但以前一些普通小学教师一个月拿2000元左右,名校的老师能拿三四千,付出双倍的工作量是有回报的。但实行绩效工资以后,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谁愿意费心费力地多教那么多学生呢?”

另据南京市一位从教15年的教师介绍,他现在每个月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也就3000多元,但他们班上有50多个学生;而他以前的同事,现在在另外一所小学,班上只有30多人,而他的基础性绩效也一样是这么多。职称和教龄差不多的老师每个月收入都是差不多的,而今后拿的奖励部分也是差不多,不会因为学校不同而有大的差异。他还坦言:“人越多越难管,还不见得能让家长满意,所以大家都希望下面班级人数能减少些。”

此外,一些教师向记者透露:“以前择校费很大部分是可以拿到学校的,但现在学校都没什么财权了,也不可能拿到这些钱。过年过节的时候,所有的福利也都取消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和老师都不愿意招太多择校生。

【校长诉苦】

绩效工资与择校问题同样也让不少名校校长苦恼不已。南京市一所名小学的校长对记者说:“实施绩效工资以后,校长的日子真的很难过。首先面临的经费问题,现在不管什么事,只要用钱,就要找教育局去批,甚至学校搞个集体活动、老师聚个餐都要审批,这无形中就增大了我们工作的压力。其次,实行绩效工资以后,老师们的抱怨也多了起来,尤其在分班的时候,老师们甚至有点‘挑肥拣瘦’。而最重要的就是实行绩效工资之前,择校费有70%返还给学校,而实施绩效工资以后,这部分钱基本上全部都要上交财政,这在客观上减少了择校对于学校的‘经济诱惑’。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今年准备大规模缩减学校的择校生数量,这样也能减轻学校管理与安全的压力。”

而另一所学校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教育部门的硬杠杠是48人,我们还希望能更少些,绝对不突破。班额不会一下子缩到一些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每班28个人的规模,但缩到40人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买我们学区房的学生太多了,只要这房子里没有其他孩子在我们学校就读,我们就不能拒收这孩子,所以学区生的数量就会很多。”

南京市白下区某知名公办小学校长说:“学校今年的招生工作与往年有一些区别。在保证学区内学生正常入学的情况下,学校总的招生数量有可能低于往年,这主要通过减少择校生数量体现;并且要在招生工作中追求生源质量,不会再追求数量。往年我们收80~100名择校生,今年可能只有50名左右。”

这位校长解释说,减少择校生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实行绩效工资后,学校所有的择校费都上交财政,学校不再有支配权,对于学校来说多收择校生已没有太多意义;二是人数减少不影响教师收入,反而因为班级人数少了,教师对学生关注度会更高。

【解析】

按照规定,实施绩效工资以后,学校将工资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事实上,即使没有这样的规定,现在学校的教育经费也已经无力再为教师发放各种福利了。据记者了解,而实施绩效工资之前,南京市各教育局大多按70%的比例将择校费返还给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以后,由于财政的负担越来越重,遵照要求,择校费原则上应全部上交财政。但在采访中,一些校长也告诉我们,虽然要求是这样,但教育局一般会再给我们返还30%左右,否则哪个学校愿意多收学生,哪个教师愿意多教学生呢?

近期,随着南京小学、初中新生入学“新班额计划”的出台,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班额将定在48人以内。为了孩子上学,家长们不得不选择唯一的出路——买学区房。据记者了解,近期南京楼市中一直价格坚挺的学区房价格也随着各类教育新政的出台而水涨船高。一些家长甚至说:“这简直就是逼我们高价买学区房。”

有关人士也提醒家长:“买了学区房也未必保险,如果学区内符合条件的学生多得已经超过了学校的承受力,小学学区是会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调整的。买了学区房的家长一定要把原房主的户籍资料查清楚,是否其中有在校学生挂靠,以免买了学区房却上不了学。”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行是为了肯定教师的劳动,提升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总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有校长和教师提出,绩效工资的实施,不应“一刀切”,而应真正体现工作量的考核,在学校范围内甚至可以以教师个人为单位进行区分,教学水平高、带的学生多、工作量大的老师可以给予更多的价值认可,在收入上也可以适当高于其他教师,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提升,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强项,切不可让绩效工资养成学校和教师的“懒惰”。

二、教师流动对择校热缓解作用不明显?

【家长观点】

尽管目前江苏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工作已经启动,但在采访中一些家长表示,今年是实施教师流动的第一年,对他们的择校影响不大。

家住玄武区板仓街附近的徐先生表示,今年打算让孩子就读玄武区某知名小学。“为此,我从去年就开始四处找人、托关系,也花了不少钱。但比起买这边的学区房,我的压力还是要小得多。”而当记者问及教师流动问题对他择校的影响时,徐先生说:“对我们来说,孩子就是希望,必须让他上一个好学校。我们也了解了今年江苏省教育厅的教师流动政策,但教师流动有一个过程,并非一步到位。况且这样的学校是我们玄武区教育的门面,教育局总不至于让它沦落为一般学校吧。”

与徐先生的想法一样,白下区的一位学生家长同样坚持择校的想法。他告诉我们:“尽管择校很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去争取。”对于教师流动的问题,他神秘地告诉我们:“我打听过了,第一年的教师流动,很多名校都是将不太好的老师流动到别的学校去。即使有好老师流出去,那也是个别现象,不会影响学校的实力。”

在采访中,大多数准备择校的家长还是坚持了原来的想法,积极为孩子择校奔忙。只有少数家长觉得如果教师真正能够有效地流动起来,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好学校,那也就不用再花费择校费这笔冤枉钱了。

【教师想法】

游府西街小学教师倪晨瑾说:“规模性流动肯定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待遇各方面都一样,流动到其他学校也有了动力。在不同的环境里锻炼,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但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规模性流动适合在区域内进行,而不适合在全市范围进行,因为各区之间教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如果允许在不同区间流动,大家都会争着到条件好的区去,可能造成区与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而在教师流动对择校问题的影响方面,大部分教师同样认为教师流动对择校的影响不大。来自白下区的一名教师告诉我们,今年她也在流动之列。在这次教师流动中,学校有几位像她这样的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教师要转到别的学校去。而从目前学校的情况来看,他们的离开并没有影响到家长择校的热情,依然有很多人找关系要把孩子送进去。她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我们的离开确实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总体水平影响不大,另一方面相信在学校成熟的文化与教师培训机制下,新教师应该可以很快融入到学校的氛围中去。”

【校长视角】

针对当前名校择校依旧火爆的情况,不少校长也表现出了无奈。秦淮区的一位校长坦言:“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是有心理准备的。新政策实施第一年,老师的变动也就是比学校平时招聘教师的规模要大一些,这对学校的影响不大。此外,针对教师流动的情况,我们也做了充足的应对工作,争取让外校进来的老师尽快融入到学校的氛围中,侧重他们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而鼓楼区的一所知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名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旦形成了这种氛围和文化,进入这所学校的教师都会受它的熏陶和感染,最终融入进来,部分教师的流动不会对学校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今年择校持续火爆的局面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在教师流动对于教育均衡的推进作用方面,他也表示了一些担忧,一方面当前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是比较稀缺的,让现有的名师和名校去培养带动一批新教师,其规模和影响力还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强度本来就比较大,让他们再去带动、引领其他教师,甚至是带动一个学校的教师,撇开一些教师是否愿意的问题不谈,他们的精力可能也不允许。

【解析】

通过教师“流动制”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教育利益再分配的社会工程,不仅关乎教师个体利益的变化,关乎学校利益的增减,也关乎教育主管部门的利益。

如今,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现实真是伤透天下父母心。应该说,绩效工资是教师流动的前提。正是由于绩效工资保障了教师的收入,教师流动也才成为一种可能。教师是教育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不必讳言,教师之间的素质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流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逐步缩小这些差异。

在2010年南京市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们提出,应进一步推进师资均衡,为“择校热”降温,让教育公平真正得到体现。代表委员们认为,由于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差距逐步缩小,“择校热”有所降温。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应进一步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成为全省各市的表率。

但一些专家也提出,教师“流动制”难从根本上遏制“择校热”。优质教育资源,是“择校热”的重要原因,但“优质教师资源”只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如果仅让教师流动起来,变成“流动人口”,而难以做到教育管理体制一体化、经费保障水平一体化、办学条件一体化、教师编制一体化、教师待遇一体化等等,“择校热”仍难根除。甚至有些人指出教师“流动制”会带来更多的教育腐败。要摆脱被“流动”的命运,教师们很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想方设法不被“流动”,甚至会出现个别校长排挤教师的问题。

还有人指出:“教师6年‘流动制’不是遏制择校热的‘一贴灵’。多年来,择校热高烧不退的深层次‘热因’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未变,家长分数至上、追求高学历等思维根深蒂固;现实的‘热因’,是校际之间资源配置失衡、不合理,优质中小学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多数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师资能力大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只是校际资源配置失衡的一部分,也非关键因素。指望教师‘流动制’遏制择校热,恐怕只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仅靠教师羸弱的肩膀不可能担当起这个‘重任’。”

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教师流动目前对于择校乃至教育均衡的效用还没有体现出来,还没能有效缓解择校热的问题。在教师流动与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认为,一方面应加强教师的有效流动,注重教师流动过程中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教师流动在一段时间之内也只能是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而不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要促进教育的高位均衡,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仍是任重而道远。

教师流动能促进教育均衡,学生、家长是受益者。但记者发现,家长的忧虑多于欣喜。在采访中一位学生家长说:“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靠教师的流动我们认为还不足以实现这个进程。此外15%的流动规模对名校和一般学校甚至是一些薄弱学校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同样不得而知。我们还是更信任传统名校。即使一些好老师走掉了,也不会对我们的选择产生太大的影响,我想政府总不会让这些名校倒闭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