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书法艺术建设特色学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弘扬书法艺术建设特色学校

张俸保(重庆市万州区双河小学)

关键词:特色学校书法立志翰墨育人

特色学校建设既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特色就是力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力,有特色就有优势,有特色就有实力,有实力就能发展。我校为了使学校更好地迎接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挑战,追求优质、特色的学校教育,于“千校一面,万人同语”中宕开一笔亮剑“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特色学校建设的主题华章。

一、“书法立志翰墨树人”办学思想的确立

(一)书法现状的思虑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门艺术,而今已有被电脑完全代替的趋势。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键盘时代。尤其是发达地区的“键盘失写症”更明显。事实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写字数量和质量每况愈下,或提笔忘字,或羞于提笔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引以为豪的书法艺术将不复存在,最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将在新一代国人的手中丧失。因此,书法的传承、推广与普及对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我们用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指引孩子走进这方寸之间的时候,我们就撑起了民族的脊梁。在中国传统文化遭遇种种挑战的今天,我校正大力践行“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的办学思想,力求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孕育人生。

(二)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是第一要务,学校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是学生素质不断发展提高,其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即学校教育就是为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奠基。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全面育人的基础上,培养个性化人格特色的个体。书法教育正是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切入口。因此确立“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的特色办学思想。把书法教育作为特色教育,确立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教育哲学的坚持

老子曰“上善若水,大象无形”意思是说,上善之人,上善之事如水之性。“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的思想就是通过指导学生“端端正正写字”,达到“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目的。指导写字是有形的教学,指导做人是无形的教育,通过有形的教育达到熏陶感染、润物无声。通过“书法立志翰墨树人”构建校本文化;通过“书法立志翰墨树人”铸造办学灵魂。我们的办学思想像水一样无处不在,渗透在校本文化、校园文化、师生的自觉行为中。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实现了从办学思想到办学灵魂的渗透。水的力量无比巨大,可穿石断山;一切恢弘的东西总是不计功利,不事张扬,正所谓:大方无隅,大音希声。这就是双河小学多年来坚持的教育哲学。

二、“书法立志翰墨树人”办学思想的内涵

我们对“书法立志”的理解为使学生从小习练,规规矩矩写字,写得一手好字,让学生把字写得端庄方正,写得规范美观,在写字的过程中孕育高远之志。

我们对“翰墨树人”的理解为培育人才,在练字的过程中历练人,教育人。目标是人性的解放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即在书法教育过程中培育一代代个性张扬,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翰墨”是载体,“树人为根本。通过“翰墨”而树智明之人,树美鉴之人,树德明之人,树体健之人。

在此思想指导下的办学目标是:深化书法教育的内涵,拓展书法教育的外延,努力实现“建设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塑造有特点的教师队伍,培育有特长的学生,创办有特色的学校”的奋斗目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市级书法特色学校。

三、“书法立志翰墨树人”办学思想的初步实践

(一)在环境气氛中熏陶

我校以书法特色为主体统一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浓的墨韵书香氛围。悬挂书法教育标语,用书法家或师生的书法作品装饰校园楼道、走廊。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书法家名字命名班级,设置书法作品长廊等,学生置身其中,随时随处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逐年建设精心打造一个翰墨飘香的经典校园。让校园讲述书法的字体——篆书、草书、行书、楷书、隶书……;讲述书法作品的不同形式——对联、条幅、斗方、扇面……;讲述书法作品内容的精华——唐诗、宋词、名句、警句……。还要让校园讲述大书法家的成长历程和光辉成就: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修等名字,一字千金、挑灯苦练、以水代墨等故事不仅是张贴在学校的校园,也将扎根学生的心田。努力地让每幢楼、每垛墙、每个角落都能发出震撼人心的教育之声。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合

书法艺术是美的绝妙组合。鲁迅先行说:“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语文课程课标》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书法与语文相连,与音乐相通,与美术相贯,孩子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灵领悟美,用双手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和提高。

因此,学校除了增开书法课,改进书法课教学方式方法外,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也融入了“书法立志翰墨树人”办学思想。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拓展了书法教育的渠道。如思品课上,通过书法故事育人:教师给学生讲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学生还可以从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中学到勤奋;从怀素写字秃笔成冢,并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的故事中学到持之以恒;从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中学到自强不息;从颜真卿维护大唐统一的故事中学到高风亮节……语文课上:通过识字写字教学,展示汉字的演变,认识汉字的历史,感受书法的文化。写字课上:渗透融合美育(如把字写得端庄美观)与体育(如正确的坐姿与适当的力度)。这样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形成合力,融合书法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让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我校承担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弘扬书法艺术,营造书香校园》的课题实验,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设立了相关子课题,意欲通过此课题统领整合各个学科的教学研究,使各个学科的教学研究在“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的思想下深入展开。

(三)在教育活动中渗透

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实施以“校本课程——翰墨传承文化,特色孕育人生”的策略。力求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倡导“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之成为“电脑时代”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集体朝会、主题班队会及专题教育活动等,多形式让学生感悟、表达对“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的理解,播撒“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的思想。

书法的内在美更需学生云审视。所谓书品即人品,书能言志。因为每一个字的点捺都有生命的顿挫,每一根线条的流走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质感,学生透过文字的痕迹可以感受到书法者的喜努哀乐与悲欢情愁。换言之,“书法立志翰墨树人”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爱生活、以及增强民族情感等方面将提供极大的裨益;对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养性怡心是一条理想的途径。学校德育工作以书法为载体,以《书法练习中的酸甜苦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等为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演讲、报告活动,使书法特色教育在德育领域有效辐射。

(四)在专题培训中提升

邀请了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专家作辅导讲座和培训,邀请市内外专家阐释“翰墨树人”思想。在“翰墨树人”思想的指引下,学校加强对师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近四年来,学校把书法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全校开设书法教育课,渗透在点上,带动在线上,辐射在面上。惠及全校师生,大家刻苦习练,全校师生书法水平日益提升。近几年教师培训达24次之多,有两名教师被吸纳为重庆市书协会员,各级各类获奖学生作品达208人次之多,其中有的荣获中日友好书法交流银奖;有的进入重庆市少儿书法考级五十强;有的荣获中国少儿书画大赛银奖。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五)在展示活动中进取

通过举办“书法教育开放日”、书法成果展、全校师生书法现场会、“六一翰墨树人”才艺展示活动、走进社区师生义务书写春联等活动。师生及家长挥毫泼墨,激情展示,激励师生践行“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的热情。

近年来,学校围绕践行“翰墨树人”办学思想,开展的创建市级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系列活动,受到了万州电视台、《重庆日报》、《三峡都市报》、《书法导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开题会等场合上,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2007年9月学校被重庆书法家协会确定为“书法示范学校”。

教师、学生、家长都深感“书法立志翰墨树人”办学思想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且思且行,且行且思,笃定而后思远。初步证明:特色学校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指向标、导航仪,是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的动力源。践行“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的办学思想,诠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用书法教育创建双小办学特色,用翰墨树人建构双小文化风骨,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翰墨树人”的丰富内涵,加大“书法立志、翰墨树人”实践力度,不断开拓进取,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