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新课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如何适应新课改

刘大恒

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幺铺中学刘大恒

新课改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材编排的变化,也不只是学分管理制度和学生选课制度的引进,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应该改革过去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或是停留在老师启,学生发的简单教法上,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交流的场所,教学中要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构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有一段时间,我们终于从一个新课程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初识庐山真面目”的亲历者。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并不快乐。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我们教学本身。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源泉和发展都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浑然天成的,学生就会喜欢数学。

1.知识的引入要自然中学数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的数学精华和基础,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是自然的。如果有人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去了解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自然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因此数学教学应有意识地揭示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的形成以及与其概念的联系,揭示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形成的合理性。

2.问题的提出要自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问的关键是把握好“度”,问题要紧扣教材,有层次,有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设置过难或过易,都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3.问题的讲解要自然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对某个数学问题的解答自己是很清楚,但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究其原因是教师略去了许多曲折的思维轨迹,并没有把真正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对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与策略的自然性与合理性提示不够。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思维的“源头”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成功和失败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从而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4.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自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出校门不过两年就忘了,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课程标准》也把数学思想方法是作为数学双基来看待,而且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的,不仅要求体会概念和结论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要求体会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它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要在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去渗透、揭示、归纳,并使学生能在后续的学习与解题的实践中去运用去领悟,才能最终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