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王笑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王笑玉

王笑玉

王笑玉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紧锣密鼓地展开,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本文就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主要包括:预习中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和自拟课文内容提要;讲课过程注重质疑解难;复习时让学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把学与做结合起来。

关键词:预习;复习;创新能力;整理知识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是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试题转,教师画书,学生背书,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服从的状态。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笔者认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摆正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改变应试教学模式下为考试服务的现象,更注重对学生思维、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笔者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预习启动学生探求欲望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掌握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很好地利用预习这一环节,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预习中要求学生自拟课文内容提要。传统的预习方法一般是要求学生先看课文,再找出不懂的地方。可事实上能找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学生为数不多。思想政治课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条理很清楚,每一课都是按照框、节、段的顺序编排。在教学中,笔者按照课文框、节、段的顺序要求学生分别概括出每段、每节、每框的主要内容,要求找出基本原理,并自拟内容提要。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讲完课后对自拟提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样做能促使学生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在预习中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广博的知识还要靠平时积累。因此,学生在课外时间有意地搜集整理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在笔者的课堂上会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如有时课前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自编自导一些小节目,学生会采用演小品、讲相声、讲故事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主题;有时,笔者根据课文内容布置演讲题目或是一场辩论赛。这些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对教材的探求欲望,他们不仅能认真阅读教科书,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而且能主动地搜集整理一些课外相关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在讲课过程中善于质疑解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就会焕发出浓厚的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驱力。初中学生总是充满了好奇并凡事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就应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答疑的过程。

1.启发学生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材的解释权应交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争论的过程,就是他们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过程。笔者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学生的看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可以使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佳、不愿发言的学生也活跃起来。对于那些爱发言的学生,无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多么的简单和幼稚,笔者都要给他们必要的肯定和鼓励,如果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更要提出表扬以保护他们的敢发言和爱动脑的习惯;对于那些不善发言的学生,笔者更注意对他们的启发和点拨,引导他们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大胆发言。

2.解疑。主要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法。在讲课过程中笔者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避免出现“一言堂”。对笔者自己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先不急于表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中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所阐述原理加深了认识和理解,讨论完毕后笔者对讨论结果作必要的总结和归纳。这种以质疑解难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积极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采取“辩论课”的形式。辩论过程主要采用全体学生自由辩论的形式,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辩论当中来。学生在及其活泼的气氛中弄清是非,在补充本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辩论结束后,笔者对正反双方的陈词进行分析,评出胜方,并把学生的观点以及例证升华到教材中所要阐述的理论的高度。通过辩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也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学生学过的知识往往是零乱的,记忆和运用起来都不方便。在课堂复习中,笔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作必要的整理。整理的方法很多,笔者主要指导学生用两种方法整理知识。

其一是图表法,即用线条、符号或表格的形式把课本中的知识要点提纲挈领地表现出来。知识图表的整理,可以由学生按照教材严密的逻辑关系自己整理,也可以是教师列出图表的框架再由学生填写主要内容。这样做使原本庞杂的知识变得直观、简洁,且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其二是归类法,即把同类、相似或相反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经过这样整理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观点搞清楚,使知识更为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加深了记忆和理解,提高复习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四、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敢做

学生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自己去做,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灵感。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敢干、会干,把学生的学与做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启迪思维,把学与做统一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经常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有:

1.播报时事新闻。在思想政治课考试中时事新闻是必考内容。过去的做法是临近考试时,给学生发一份时事政治题集中突击记忆,学生应付考试可以,但是考完就忘,更无法达到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对时事政治的教学采取课前5分钟播报的形式,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课前5分钟由学生播报近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并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点评,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学生走上讲台当教师。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自己备课并走上讲台讲课。学生好胜心强,能在很好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旁征博引作好备课工作,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做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3.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每学完一课内容,利用一课时时间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具体做法是,前后座学生为一个小组共同编写,自带参考资料,内容包括:近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漫画、名言警句,学习心得等。这样做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巩固了知识;搜集资料,开阔了眼界。

总之,改变“教师不讲,学生就不可能会;教师讲了,学生就应该会”的教学思想,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今后,笔者会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王笑玉,任教于包钢实验中学,中学二级政治教师,研究方向为政治教学,曾在多种期刊发表过文章和论文。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实验中学

邮政编码:01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