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瘤术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脊膜瘤术后护理体会

丁文镜

丁文镜(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江苏南京210028)

【摘要】目的探讨脊膜瘤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7例脊膜瘤患者在我院接受经后路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0~66岁,平均46.5岁,病程1~3年,临床表现以局部放射痛、神经根性疼痛、感觉运动障碍为主,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7例患者下肢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脊膜瘤患者术后予以早期的护理干预,尽早进行恢复性功能锻炼可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脊膜瘤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41-01

脊膜瘤是椎管内常见的肿瘤,多为良性,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病程较长,逐渐加重的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脊髓压迫症状,手术是解除脊髓压迫的唯一方法,故手术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通过对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7例脊膜瘤患者在我院接受经后路手术的病人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例,男2例,女5例,年龄30~66岁,平均46.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放射痛、神经根性疼痛、感觉运动障碍,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行走不稳等,其中下肢疼痛1例,肌力V级;下肢乏力4例,肌力Ⅲ~Ⅳ,行走困难2例,肌力Ⅱ~Ⅲ级;7例均经后路行肿瘤切除术。

1.2术后护理

1.2.1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争取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肌力、皮肤感觉、大小便等情况。

1.2.2气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顺畅,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定时拍背、排痰以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

1.2.3体位护理:术后卧硬板床,予以头低脚高位,防止脑脊液漏。密切观察切口负压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防止引流过多致颅内压过低。若敷料渗出液为淡红或浅黄色,应考虑为脑脊液漏,立即通知医生。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体温变化及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及时更换被脑脊液浸湿的敷料,避免逆行感染。

1.2.4压疮预防:术后6小时可行轴线翻身,翻身时保持肩、腰、臀在一条线上,避免脊柱扭转,影响脊柱稳定性,同时应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避免压疮。

1.2.5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术后第二天可练习直腿抬高,进行踝泵运动,防止肌肉关节的痉挛萎缩,以利于肌力的恢复。术后两周可指导患者行腰背肌锻炼。各种功能锻炼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1.2.6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进食粗纤维的食物,进行脐周顺时针方向按摩增加肠蠕动,以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便秘,必要时可予以缓泻剂。

1.2.7出院指导:保持心情愉快,加强饮食营养。鼓励病人在家属的陪同下坐轮椅参加户外活动,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感染机会。嘱病人出院后腰椎勿负重,禁止脊柱扭曲、旋转运动,少弯腰,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门诊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1.3结果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加强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双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均痊愈出院。

2讨论

脊膜瘤是膜内髓外的一种良性肿瘤,通过本组7例患者的护理工作,首先要把握患者心理。做好及时有效的心理沟通,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对患者术前肌力进行评级记录,并与术后进行对比。术后较早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注意观察切口负压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术后护理较术前更重要,特别是体位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成为康复程度的关键,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外科系统一些先进仪器的引入,手术技巧的日臻成熟,临床效果满意,加上日益完善的优质护理,更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67—676.

[2]姚蕴伍,昊之明.护理学基础[M].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