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马小英

(南部县金星小学南部63730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应该是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与大家研究。

一、以教师范读做榜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范读“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的矫健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一句时,我用哀婉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范读,让人想到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见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的欢乐,使人更加悲哀。让学生明白这样读的理由,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投入地朗读,从而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和自己的朗读中激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二、指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小学生由于阅读习惯差导致阅读效率低。对他们阅读习惯的矫正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教师应明确要求:读书时,要逐字逐句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写上拼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理解等。第二,教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动手做标记或批注的习惯,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圈划,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批注。这样,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边读边思考,从而形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声音、图形、图像、文字、表格等多媒体进行教学,显得形象直观,能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扫过去课堂的沉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播放“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的课件,学生兴趣勃勃,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还不时地发出“哇”的惊叹声。这时,老师提问:“此时如果你就漫步在园中,你有什么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漫步在园中,我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有的说:“漫步在园中,仿佛一个人间天堂如画般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心驰神往。”由此看来,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可以一扫过去课堂的沉闷,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给足时间让学生多“读”

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就不可能有有效的“阅读学习”。只有把“读”抓实,抓好了,理解、感悟、评价等学习行为才有可能实现。这个“读”,不仅要保证读的时间、数量,更要保证读的质量。盲目的读,即便重复多少次,那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反而导致学生厌烦。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促使学生爱读,而且每读一次,必有所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认识到,唯有反复的读,才会有所得的理儿。以后学习时,遇到困惑,学生便会自主地去读,直到自己读明白了,才肯罢休。其次,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书。例如,每一个单元中的讲读课文,我重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进行精读、研读,甚至品读。读出各种滋味。而对自读课文,我重在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进行速读,培养学生的迅速抓住关键词,通过关键词连接的方法,整体感知文本。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一句,初次学生体会作者挖的时间很长,我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再次体会,学生才明白父亲几十个小时坚持不懈地挖下去,挖得多么辛苦呀!这个力量来自于他对儿子的承诺和深深的爱。文章精妙处,需要精读,甚至反复的朗读,才能体察得更深刻一些。整体感知文本宜粗不宜细,默读、浏览的方法比较适合;深入体察文本时,宜细不能粗,朗读甚至需要朗诵。这样方能见微知著,体察入微,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阅读才有效。

五、进行激励性评价,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在评价时,我们教师首先要以鼓励、鞭策为主,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变化。例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教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告诉了大家你喜欢的原因,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这样的评价着眼于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引领学生有效阅读学习,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次,应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可以用热情的语言进行赞美、激励,也可以用眼神进行鼓励,还可以用动作(如鼓掌)表示赞赏。除了教师的直接评价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我就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激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家的温馨后,让学生自己谈谈感觉读得好不好,学生自我评价道:“没读出感情、亲情,没有把自己当作大自然的一份子。”然后让学生体会后合作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和先前的朗读互相比较并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种自我评价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深入地进入文本,让文本语言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实在是一举两得,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炫出最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