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胆囊穿孔20例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老年急性胆囊穿孔20例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分析

徐昌森

徐昌森(江西省赣县湖江卫生院341112)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096-01

【摘要】目的观察2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患者临床变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例老年急性胆囊穿孔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8例均一期愈合,预后较好,平均住院15天出院。2例二期愈合,经抗生素纠正感染治疗,痊愈出院,平均出院20天。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穿孔患者临床症状不显著,需根据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准确判断病情,及时纠正休克,行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急性胆囊穿孔临床特点手术治疗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急性胆道疾病发病率日渐增多,由于老年人体质差,痛阈高,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就诊不及时,常常增加临床病死率的风险。老龄化人口发作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几率高,常常误诊,且预后较差。本实验选取我院20例60-75岁急性胆囊炎患者,分析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结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就诊于我院普外科急性胆囊穿孔患者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7.5)岁。有1-2年以上慢性胆囊炎患者15例,发病至入院时间5-8天,平均6.2天。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其他合并肝、肾、脑疾病患者12例。

1.2特征性临床症状⑴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腹部剧烈压痛及反跳痛患者12例(60.0%),中腹部隐痛患者4例(20.0%),腹痛不显著者4例(20.0%),伴发热37.8-38.5℃者10例,38.6-39.5℃者6例,黄疸患者6例,腹膜刺激征患者8例。⑵腹部B超显示: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4例,包括胆囊结石患者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6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例。有胆囊穿孔迹象者12例,腹腔内积液患者13例,伴有胆囊周围炎症患者3例,对合并腹腔积液患者行诊断性穿刺抽液均为胆汁样液体者11例。⑶入院实验室检查:WBC>11.0×109/L10例,WBC>15.0×109/L7例,WBC>20.0×109/L3例。⑷入院诊断:门诊收入院时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8例,误诊急性胰腺炎患者2例。

1.3治疗方法⑴入院常规处理:所有患者完善入院常规检查,立即纠正休克,建立静脉补液,改善微循环,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给予山莨菪碱及地塞米松治疗。⑵手术方式选择:根据患者B超提示和体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力求彻底治愈。20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性全胆囊切除术者12例,部分性胆囊切除术者4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单纯性胆囊造口术1例。剖腹探查见:胆囊穿孔部位于胆囊颈部者4例,底部者13例,体部者3例。术中见胆囊炎性水肿、边界模糊不清18例,伴胆囊坏疽者2例,胆囊三角粘连不清者16例,胆汁性腹膜炎者14例。⑶手术步骤:合并穿孔患者不宜行常规胆囊切除术,应根据胆囊三角的位置和炎症范围选取合适的手术切割点,一般经胆囊底部或体部的穿孔部位开始,切割胆囊壁,抽取胆汁溢液,取出结石。直视情况下,沿胆囊底部距离肝脏0.5-1.0cm处切开胆囊浆膜组织,用电刀缓慢剥离胆囊,到达胆囊管处结扎胆囊动脉,行胆囊逆行切除术者在距离胆囊管0.5cm处离断胆囊管,行胆囊造口患者,创口使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反复冲洗或浸泡。术后注意在右下腹放置1跟引流管。

1.4疗效评价显效:一期愈合,无并发症,预后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有效:二期愈合或三期愈合,伴有腹腔感染或切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可纠正。无效: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或重度感染死亡。

1.5统计学处理本实验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完成。治疗前后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18例均一期愈合,预后较好,平均住院15天出院。2例二期愈合,经抗生素纠正感染治疗,痊愈出院,平均出院20天。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效果统计表

注:χ2=19.6,P<0.05。

3讨论

本实验患者临床症状:典型的右上腹绞痛及剑突下反跳痛,墨菲氏征阳性,腹膜刺激征明显,肝区叩击痛,伴有寒战、高热,体温37.7-39.5℃左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显著增高。临床特点:①前期有慢性胆囊炎或胆道结石病史时间长,反复发作,均经保守治疗者[1]。②老年人群的痛觉和应激反应不灵敏,导致临床老年性急性胆囊穿孔患者自觉症状较轻微,体征不显著[2]。③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免疫力减退,全身小动脉壁栓塞导致脆性增加及胆囊供血不足,常出现胆源性感染,若结石梗阻较重,则由胆囊坏疽的可能,易并发中毒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3]。

手术治疗体会:①控制感染、纠正休克: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感染史和休克体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行补液治疗,可改善微循环障碍。临床发现,微循环障碍结局较差,休克时氧自由基大量释放,可破坏毛细血管壁弹性,加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山莨菪碱作用是阻滞钙离子通道,改善毛细血管痉挛促进氧自由基快速清除,改善器官供血,纠正休克,避免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4]。地塞米松的抗炎机制主要是配合山莨菪碱拮抗氧自由基作用,同时能够降温并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此法可以迅速解除休克,改善微循环障碍[5]。②早发现、早手术:该病发病急骤,病变变化迅速,入院立即行常规检查,明确诊断,立即做术前准备,为手术成功争取时间。根据患者B超检查及体征变化,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一般临床均在入院确诊后24-48小时内行急诊手术治疗,清除腹腔内积液,控制感染和较少胆汁对腹壁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减轻患者疼痛[6]。③整体治疗:加强护理措施,老年患者多体质较弱,术后帮助患者勤翻身、多拍背,促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术后根据患者合并症和生命体征监测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对于进食较差的患者,及时给予肠外营养,促进病情向愈。鼓励患者多下床走动。

本病提高临床诊治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提高老年人对本病的认识度和重视度,急性胆囊穿孔高发人群是老年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疾病患者,入院结合特征性诊断技术,重视实验室分析数据,准确判断病情发展,围手术期注意营养支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荣,罗成华.老年人急腹症的诊断与剖腹探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402.

[2]朱弘毅,季福,孔卉玲.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8):786-789.

[3]朱家万,宝宏革,刘浩.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52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8):804-806.

[4]杨昌平,郭海鹰,刘强,等.无异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研究[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0,4(1):69-72.

[5]旷艺生,华金宝.急性胆囊穿孔1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8,14258-59.

[6]陈占斌,邓伟均,雷晓东.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8):626-627.